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题:重症高风险、普通人群怎么做好健康防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回应防疫热点 新华社记者 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当前,重症高风险、普通人群怎么做好健康防护?如何看待用药需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王贵强作出专业解答。 1.问:哪些人属于重症高风险人群?他们该怎么办? 答:重症高风险人群主要有三类:60岁以上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对他们来说,最有效的保护就是接种疫苗。 没打疫苗的人对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可能意识不足,还有人因为自己有基础性疾病,不敢接种;部分老年人担心接种不方便。如果感染新冠病毒,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容易发展为重症甚至导致死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最新出台办法,要求进一步提高大家对疫苗接种的认识,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医务人员应科学判定接种禁忌,比如既往接种疫苗时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急性感染性疾病处于发热阶段暂缓接种。正在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出现高血压危象的患者、冠心病患者心梗发作、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处于进展期等暂缓接种。积极接种疫苗,也是为自己的健康护航。 2.问:当前,个人做好健康防护还要注意什么? 答:对于普通人群,要做到勤洗手、外出时戴好口罩、常通风、不聚集。均衡营养,适当休息,合理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慢性基础疾病患者要按照医嘱坚持用药。气温骤降等恶劣天气时,慢性呼吸疾病患者尽量减少外出。 如果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不适,做好健康监测。如果重症高风险人群出现持续高烧不退、呼吸困难等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疾病加重。 3.问:冬季是呼吸道病毒高发季节,要不要储备相应药品? 答:我国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有充足储备。家里可以适当储备一些解热镇痛的日常药物,但没有必要去抢购、囤积。 经过近三年的抗疫,我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当前,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万一感染了奥密克戎变异株,一部分人会出现发热、咳嗽、咽喉痛等症状,使用一些对症支持的药物包括中药就可以。针对重症高风险人群,如果使用已获批的治疗新冠肺炎的小分子药物,要遵照医生指导。 家里如果常规药物没有的话,适当的准备一些还是很有必要的。
网传图中的药物能否防治新冠? 在流传很广的“新冠吃药顺序图”中,相关药物都是治疗发热、感冒的常用药物,但都需对症下药,服用时有禁忌。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朱林筠根据网传图片,对相关药物一一分析: 四季抗病毒合剂 四季抗病毒合剂的主要成分有鱼腥草、桔梗、桑叶、连翘等,适用于风寒或风热感冒,具有一定抗病毒、抗菌作用。若出现发热、头痛、流涕、咳嗽等症状时,该药物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无症状时,切不可盲目使用,鱼腥草内含微量马兜酸,可能对肾脏造成损伤。 风寒感冒颗粒 风寒感冒颗粒针对的感冒证型是风寒感冒,其成分有麻黄、葛根、紫苏叶、防风等,可解表发汗,疏风散寒,在缓解症状的同时有一定抗病毒作用,但需在适用人群内使用。具体来看,风热感冒者不适用;运动员慎用;对该药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小儿、年老体虚者等,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复方氨酚烷胺片 复方氨酚烷胺片为复方制剂,成分包含对乙酰氨基酚、盐酸金刚烷胺等。其中的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一样,都属于解热镇痛药物,能有效缓解发热症状,但在发热时无须重复用药。需要注意的是,金刚烷胺对新型冠状病毒无效,而且易造成神经精神症状及其他不良反应,不建议使用。这类解热镇痛药物因对患者肝肾功能存在影响,在使用时也应注意。 连花清瘟胶囊 连花清瘟胶囊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的功效,在疫情期间已成为“明星”产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下称“诊疗方案”)明确,处于医学观察期,或临床治疗期(确诊病例)的轻型和普通型病人,推荐服用连花清瘟胶囊(颗粒)作为治疗药物。不过,该药适用于治疗热毒袭肺证,如果存在湿毒郁肺证、寒湿阻肺证等的患者服用该药,反而可能加重病情,所以不建议盲目用药,还是应询问医生。 蒲地兰消炎片 蒲地兰消炎片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效果,常用于咽炎、喉炎等治疗,但对风寒感冒者效果不佳。 维生素 网传图片中还有维生素,维生素可以提高免疫力,但无法预防新冠肺炎。而且从营养价值看,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也能补充各类维生素,还能同时摄入膳食纤维,比服用维生素更便捷。 可以按“新冠治疗中成药”清单买药吗? 另外,在网传“国家卫健委推荐新冠治疗中成药”的表格中,罗列了一些新冠治疗的中成药。记者将该表格与诊疗方案作了比对,这些药物确实在诊疗方案中有所推荐。但专家表示,当真正出现重症、危重症时,仅使用这些中成药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氧疗、呼吸支持、抗感染、全身支持治疗等更为重要。
面对即将来临的寒冬,公众为家庭药箱增加储备无可厚非,但服用药物应考虑患者的证候和当时的气候等条件,不能盲目服药。用药时还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保质期。慢性病患者可以提前找医生进行咨询,避免盲目“囤药”。 特殊时期,大家注意好个人防护,这个时期可能比之前几年更值得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