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端拱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公元 989 年 10 月 1 日),范仲淹诞生于真定府常山高家庄(今河北省正定县曲阳桥镇高平村),次年(990 年)其父范墉因病去世,其后,范仲淹随母改嫁到山东邹平长山朱家,更名换姓,生活条件十分清贫。
在邹平醴泉寺读书期间,为了读书方便,范仲淹自己备了小锅小灶,自炊起来。他按自己既定的主意,每天夜晚,量好米,添好水,在小灶里点燃自己拾的木柴,煮米粥。一边读书,一边续柴煮粥。一锅米粥煮好了,时间也已过了子夜,他便和衣睡去。第二天清早起来,锅里的米粥凉透了,已经凝固成圆圆的一整个。他拿出小刀,在凝固的粥块上面,划上一个十字,完整的一锅粥分成了四块。早晨吃两块,傍晚吃两块,一日两餐,这便是“划粥”。
那用什么菜佐餐呢?在寺院周围的大山之中自然生长着野韭菜、野葱、苋菜等十几种可食的野菜。白天去山洞读书时,顺便拔几种野菜回来。吃饭时,把十几根野韭菜,或野葱切成细碎末,加入一点盐拌和拌和,一顿佐餐的菜便成了。这就是“断齑”。醴泉寺读书三年,范仲淹基本过着“划粥断齑”这种清苦自律的生活。随着范仲淹在北宋历史舞台上光辉业绩的展现,“划粥断齑”也就成了特指范仲淹青少年时代刻苦读书的专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