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杭州西湖人文景点《范公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8 09: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忆江南,最忆是杭州,而西湖,就像是杭州的灵魂一样,踏上西湖,与文人墨客相伴,感受人文底蕴,遇见新的自己!“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岳庙管理处与您一同“岳”览西湖,静听“石”语。
我们带您走读“孤山清风之旅”人文景点-范公亭。

沿孤山东侧拾级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范公亭”,亭楣上是书法家张继先生隶书“范公亭”三字,柱子上有一副对联,上联为“慕子陵和靖之高节”,下联为“贻百世千秋以美文”。读此联便可悟出此范公亭是为纪念范仲淹先生而建。

早年生活  志存高远

宋太宗端拱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公元 989 年 10 月 1 日),范仲淹诞生于真定府常山高家庄(今河北省正定县曲阳桥镇高平村),次年(990 年)其父范墉因病去世,其后,范仲淹随母改嫁到山东邹平长山朱家,更名换姓,生活条件十分清贫。

在邹平醴泉寺读书期间,为了读书方便,范仲淹自己备了小锅小灶,自炊起来。他按自己既定的主意,每天夜晚,量好米,添好水,在小灶里点燃自己拾的木柴,煮米粥。一边读书,一边续柴煮粥。一锅米粥煮好了,时间也已过了子夜,他便和衣睡去。第二天清早起来,锅里的米粥凉透了,已经凝固成圆圆的一整个。他拿出小刀,在凝固的粥块上面,划上一个十字,完整的一锅粥分成了四块。早晨吃两块,傍晚吃两块,一日两餐,这便是“划粥”。

那用什么菜佐餐呢?在寺院周围的大山之中自然生长着野韭菜、野葱、苋菜等十几种可食的野菜。白天去山洞读书时,顺便拔几种野菜回来。吃饭时,把十几根野韭菜,或野葱切成细碎末,加入一点盐拌和拌和,一顿佐餐的菜便成了。这就是“断齑”。醴泉寺读书三年,范仲淹基本过着“划粥断齑”这种清苦自律的生活。随着范仲淹在北宋历史舞台上光辉业绩的展现,“划粥断齑”也就成了特指范仲淹青少年时代刻苦读书的专用成语。

南京留守的儿子与范仲淹同窗,十分同情范仲淹,便把他的苦读情况告诉了自己的父亲。留守很受感动,让儿子送些美食给他,但范仲淹婉然拒绝了,说不是不感谢你的深情厚谊,但自己喝粥习惯了,也不觉得苦,一旦享受丰盛的饮食,以后喝粥就索然无味了,表达出清贫自甘、清苦亦乐的豁达。

宦海沉浮  爱国忧民

在范仲淹的仕宦生涯中,身前后世影响最大的有两件事,一是御边,二是新政。御边的过程中,范仲淹在战略上主张:“严边城,使之久可守;实关内,使无虚可乘”,采取修固边城、精练士卒、招抚属羌、孤立西夏的办法,积极整顿军备,坚持以守为攻,争取最后的胜利。事实证明,范仲淹坚持的战略是着眼现实和长远的最佳御夏方案,在范仲淹和韩琦的主持下,边城日固、士气日盛、军备日精,陕西四路立体纵深攻防体系初步构筑完成,战局开始有了变化,西夏再也不敢小觑宋军。

庆历新政是范仲淹领导的中国历史上一次挽救北宋社会危机的政治革新运动,旨在调整封建国家决策体制及运行机制的顺应历史潮流著名改革。内容以“澄清吏治、培育人才、富民强兵、历行法治”为核心,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法制等各个领域,颇具一定深度、广度与社会效应,其中,厚农桑也确实对兴水利、课农桑、辟田畴、增户口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中州郡立学、改革贡举考试制度可谓功德无量,促进了当时世风文风的深刻转变,造就了大量人才脱颖而出,推动了文化学术事业等精神文明的高度繁荣昌盛,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学术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晚年生活  高风亮节

说起范仲淹,可能大家最熟悉的就是他那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中振古烁今、传颂至今的不朽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是你是否知道他同白居易、苏东坡一样,晚年曾任杭州知州,和杭州有着不解之缘?

公元1050年,范仲淹在杭州知州上任就遇到大饥荒。范仲淹没有延用发粮救济,而是实施了“荒政三策”。一是利用工价便宜,大兴土木,解决灾民流离失所之苦;二是利用喜欢赛龙舟的习俗,大兴旅游业,促进饮食、住宿、贸易等服务行业发展;三是抬高谷价,引四方粮商大量进粮,结果杭州城粮食爆满,粮商只好降价,解决了杭州城的粮食供应问题。

尽管范仲淹在杭任职仅一年半,但是在杭期间,他勤政爱民,治理灾荒,扶危济困,发展生产,得到了百姓的景仰和爱戴。2005年的西湖综保工程中,为纪念这位集诸葛、孔孟而兼的全才人物,所以在孤山建造了“范公亭”。


文字:岳小康
音频:钱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岳小康
★★★★★ 友情链接 ★★★★★
范家网络图书馆
https://www.yunzhan365.com/homepage/pldo
☆☆☆☆☆版权声明☆☆☆☆☆
本平台所刊内容
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小编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