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微风和煦阳光正好的初夏,终于来到了这个从清代到近代再到新中国成立,历经八国联军抢掠烧、历经抗战时期、历经十年文化大革命、历经新中国,最后被保护下来的圆明园遗址公园。 园明园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皇家园林再遭劫难。在抗战时期,又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最后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圆明园也受到某些破坏。遭焚毁后的圆明园遗址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被保护起来,1956年北京市园林局开始采取植树保护措施,1976年圆明园遗址随成立专营机构。1988年6月29日,圆明园遗址向社会开放。 “圆明园”,这一名称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康熙皇帝御书三字匾牌,就悬挂在圆明殿的门上方。对这个"圆明"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质阶级的理想标准。
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圆明园其实是由三个园组成,分别是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主要景点有:大水法、西洋楼遗址、方壶胜景、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正大光明殿、镂月开云、长春仙馆、勤政亲贤殿。这其中最为著名的景观当属长春园西洋楼景区中的大水法遗址,在很多人心目中,大水法的残垣断壁就是圆明园的象征。圆明园罹劫并经百年风雨,大水法附近多以石材为主,残存的巨型雕柱、石龛和石屏风,仍十分醒目、壮观,成为游客必到景点。
圆明园占地350多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一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总面积等于8.5个紫禁城。如果想全部逛完一遍几乎不太可能, 从南门入绮春园,平湖入目,波光粼粼,亭桥琳琅,鱼鸟盎然。依旧分明还能感受到皇家园林的古韵精巧。但这只是它的一半,它的另一半遗址区,残垣断壁,蓑草连天,无声无诉,感慨怅然。 看着此景不禁让我想起那句----“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时至今日让我记忆犹新的依然是园里面得生态环境,湖水非常清澈,湖面上是成片成片的荷花,很胖很大的锦鲤自由自在的嬉戏,绿头鸭、黑骨顶鸟、苍鹭、翠鸟、黑天鹅等等能看见太多的惊喜。多少文字和语言的描绘,比起这远道而来的见面,都显得苍白和匮乏。
圆明园游的不是园,是历史见证和警示,大水法的残垣断壁是历史的见证。如果有小孩子的建议必去打卡一次,约上个导游细听关于圆明园的一切详细解说。想必这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这对于小孩子来说意义非凡。毕竟课堂上所学的《火烧圆明园》,哪有亲眼见到的更令人印象深刻。叹为观止呢!虽离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已经过去160年有余,但我想说:“虽不记恩怨,但勿忘国耻”。
九州风情 作者: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