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长沙市中心东南角天心公园内的天心阁,是长沙古城的一座城楼,也是长沙的古城标志,周边的城墙,是长沙仅存的一段古城墙遗址。天心阁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由当时的抚军杨锡被主持兴建。如今游客看到的天心阁,是1983年重建的。天心阁整体建筑用四十六根红漆圆柱支撑,栗瓦粉墙,灰白色石基敦厚稳实,阁前、后的石栏杆上雕有62头石狮,阁体上挂着32只风马铜铃,迎风作响。在天心阁下的天心公园游玩时,还能看到一座牌楼——“崇烈门”。 别名: 天心阁 门票参考: 免费 开放时间: 夏季:7:30-17:30;冬季:7:30-17:00 适宜季节: 春季,秋季 建议游玩时间: 2小时 旅游景区级别: 4A 所在地/隶属: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天心路4号
介绍攻略
景区简介
天心阁位于湖南省会长沙城市的中心,是以天心古阁和古城墙为主要景点的历史名胜,自明代以来,天心阁被视为古城长沙的标志,素有“潇湘古阁,秦汉名城”之美誉。
雄踞于古城墙垣之上的天心阁,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史料中最早有记载的是明万历41年(公元1613年)善化县知县唐源的《分地方申详》一文和明崇祯年间俞仪的《天心阁眺望》一诗,距今近500年的历史。 天心阁历朝历代为官民所重,不同时期均有修茸。明末时阁楼为一层,清乾隆年间修建为两层,嘉庆年间加建为三层,至民国初期(1924年),当局将年久失修的天心阁全面修缮加固,并在阁楼的左右两侧仿照北京文澜阁的规制,增建二轩(南轩和北轩),气势尤显壮观,后毁于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夕大火”。现天心阁为1983年在原址重建,仿明清建筑风格,主阁楼三层,高14.6米;南、北各有两个附阁(南屏、北拱)高10米;主阁和附阁之间以廊连接,其势雄伟壮观、气度恢弘。
天心阁原名“天星阁”,其名源于明代盛传的“星野”之说,按星宿分野,“天星阁”正对应天上“长沙星”而得名,因此这里曾是古人观测星象、祭祀天神之所,加之古阁位于古城长沙地势最高的龙伏山颠,被古人视为呈吉祥之兆的风水宝地,人们多愿在此祈福消灾、强世兴家。清乾隆年间,随着城南书院迁址天心阁城墙下,天心古阁曾作为与城南书院相对应的文化祭祀场所,阁中供奉有文昌帝君和奎星两尊神像,以保长沙文运昌盛,旧时前来拜祭的人络绎不绝,文人墨客也常登阁远眺、吟诗作赋。清代大学者黄兆梅一首“四面云山皆入眼,万家烟火总关心”已成为千古绝唱,而明代李东阳的“水陆洲洲系舟,舟动洲不动;天心阁阁栖鸽,鸽飞阁不飞”绝妙佳联至今仍被广为传颂。天心阁下的古城墙始建于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为长沙王吴芮所筑,距今有2200多年的历史。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长沙守御指挥使邱广修复加固,其长为8.5公里,呈南北长、东西窄条状,共设九座城门,大大增强了长沙城池的防御能力。后至1924年原国民政府修筑环城马路,仅保留天心阁这段古城墙,其长251米,高13.4米,存南、北两月城,是我国古代城防工事现存实例中极为罕见的,对研究古代军事城市防御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是古城长沙为数不多的文化载体和历史遗址。
天心阁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楼。
景点介绍
古城墙
据东汉应劭所著《汉官仪》记载,长沙的城池始建于战国时期。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秦朝番阳令吴芮因率越人助刘灭秦有功,被汉高祖刘邦封为长沙王,并封立长沙国。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湘水”篇中说:“汉高祖五年以封吴芮为长沙王,是城即芮筑也”。由此可见,长沙较大土城墙早在2200余年之前就已存在。
1923年开始,湘督谭延闿下令拆除长沙天心阁古城墙修筑环城马路,以市政公所总理曹典球为首的一批文人提议保留天心阁下这段城墙作为文化遗迹得到认可,故拆除后的长沙古城墙仅留现今天心阁下的一段,已定格为长沙古城的唯一遗存实物供后人凭吊历史,其长度为251米,高度为13.4米,顶面宽度为6.1米。
太平军魂
“太平军魂雕塑”再现了1852年太平天国叛军攻打长沙城的战斗情景。它以西王萧朝贵身先士卒骑马挥剑,被击毙的历史为背景,生动再现了太平天国将士们前仆后继、顽强奋战的精神。雕塑使人们仿佛重现了旗鼓雷鸣、刀枪剑檄的古战场情景。老兵愤恨不屈,女兵呼唤战友,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为之凸现,向人们展示一曲农民暴动的悲壮颂歌,发人深思。 雕塑高6米,重100吨,占地54平方米,用四川优质将军花岗岩制作。
月城
月城又称瓮城或子城,是筑在城门外用来屏蔽城门的小城,共目的是用以增强城池的防御力量。据《武经总要前集·守城》云:“其城外瓮城,或圆或方,视地形为之。高厚与城等,惟偏开一门,左右各随其便。”
明洪武五年(1372)长沙府卫守御指挥使邱广用砖石改造土城墙时,九个城门外均未筑月城。据清《湖南通志》载:至“崇祯十一年(1638),长沙知府王期升增建月城”,至嘉庆二十五年(1820),长沙及善化两县知县请款修葺城墙时,同时将天心阁扩建为三层,并将阁下的城墙加石增垒,筑成内外两城,外城又筑成南北两个月城。同治三年(1864),巡抚恽世临为扩建天心阁的需要,重垒阁下月城与城墙。
关于月城的具体用途,1933年邹欠白所著《长沙市指南》云:“阁旁垣成二巨窟,左右各一,昔时守城藏兵之处也。”天心阁下月城内有五百平方左右的面积,可以藏兵数百人,它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作战时,士兵可以轮番登上城头,下阵的士兵可以下到月城内,得到及时休整,且比较安全,保护兵力,同时也便于迅速替补作战中的阵前减员。
2、月城城墙壁上有八个大炮洞,火炮隐置洞内,可避免敌炮的轰击,士兵也比较安全。
3、一般情况下,月城筑在城门外,用以保护城门,守城方多了一道防御工事,增加了敌方攻城的困难。而天心阁下没有城门,不管敌方怎么强攻,当然总是不得而入。这对于不了解天心阁下无城门的敌方来说,如同误入了一个迷魂阵,始终攻而不克。这样一来,守城方便可控制敌方兵力,并增加其伤亡。1852年太平军攻打长沙时,看到长沙城的城楼唯独天心阁最高大,误以为下面一定有城门,便将天心阁为主攻目标之一,白白耗费了不少时间与兵力,这也许就是天心阁下的月城产生了迷惑的作用。
崇烈亭
亭前身为午炮亭、国耻纪念亭。清末民初,为统一全城时间,亭中置黄铜火炮一门,每日正午鸣炮三响以报时。1929年,为纪念济南“五三惨案”遇难同胞,拆除午炮,改建为国耻纪念亭,亭中有水泥绘制的国耻地图一帧,租割失地均涂有鲜明的彩色,以唤起民众爱国热情,该亭后毁于“文夕大火”。1946年,为纪念抗日战争“长沙会战”中阵亡的将士,当时的湖南省政府在国耻纪念亭的原址建十六柱斗拱、八角歇山顶亭一座,名曰“崇烈亭”,亭额系蒋介石先生亲笔题写。
崇烈门
崇烈门,始建于1946年,是为了抗日战争时期长沙三次会战中阵亡的将士,由蒋介石、陈诚、张治中等人带头捐款修建的,为牌坊式建筑,全麻石打造,宽8.5米,高5.9米。 崇烈门上的居中的一副对联为“气吞胡羯,勇卫山河”,“羯”为古代的一个族名,因信奉胡天教,所以称为“胡羯”,附属于匈奴,在这里是指的日寇。
旁边的一副用篆书写的是“犯难而忘其死,所欲有甚於生”。在这里的“忘”字读“王”声,为旧读,是忘记的意思。其上下联均出自中国经学典籍,上联出自《易经》:“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下联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为苟得也”。上联的意思是:冒险而忘记生死,指的是为国赴难,奋不顾身;下联的意思是:理想胜过活着,是指理想至上,宁可捐躯。这两副对联对抗战将士们勇于战斗,为保民族气节勇于献身的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崇烈门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现崇烈门为2006年参照老照片在原址恢复重建的。
映山楼
映山楼,是长沙天心阁景区内一处集品茶、接待、牌艺、餐饮于一体的多功能游客接待中心,她位于天心阁古城墙东北角,远眺湘江且遥望岳麓映山红,故名“映山楼”。其建筑风格和室内装饰具典型明清古典特色。环境幽雅、功能齐全、服务上乘,营业面积达300多平方米,具备容纳100人的大型会场,设有大小雅间12个。
映山楼自2004年元月重新装饰营业以来,共接待中外游客两万人次;
同时,并出色地接待了国家重要领导李铁映同志、泰国公主诗琳通殿下、日本鹿儿岛市市长及世界旅游小姐一行的参观、考察活动;成功地举办了“中国长沙首届星城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初赛”;接待各社会团体、单位在此举行联谊、联欢活动达二十多场次;各种大小会议八十余次。 映山楼作为天心阁古城下的主要景点深受政府部门的关注,她的文化内涵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发掘。她将会以更新的姿态迎接中外来宾。昔日,伟人盛赞长沙水;如今,贤能相聚映山楼!
名人石刻画廊
《历史名人石刻画廊》,它刻绘了33位对我们湖南有过突出贡献的历史名人,其中湘籍16人。炎帝神农氏,品百草造福于民,他晚年因误食一种叫“火焰草”(又称“断肠草”)的植物而谢世于湖南,炎帝陵就在我们湖南株州的炎陵县;朱熹、张轼为长沙岳麓山下的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主讲,朱洞为创始人;李芾,长沙(古称潭州)知州既湖南安抚使,南宋末期人,在元兵攻打长沙三日守城无望的情况下,领全家十九口人集体自尽,以示忠烈;下面三位都是岳麓书院的高材生: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清朝道光年间洋务派首领之一,创建了 “无湘不成军”的湘军,曾疯狂镇压太平军,后被捻军所败,但他的为人处世之道历来被后人所学习、传颂,所著文章多收入《曾文正公全集》中;魏源,湖南隆回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在林则徐支持下著有50卷《海国图志》,影响至今;郭嵩焘,湖南湘阴人,清末外交官,近代中国向西方国家派出的第一位常驻使臣,出使(新加坡)期间,取用公款只工资和房租两项,并说过:“廉才君子以自责,不宜以责人;惠者君子以自尽,不宜以望于人”,时称名言。
茗香园
茗香园,位于景区古城墙之下,主要对游客提供茶水、棋牌等休闲娱乐项目。
熏风亭
“薰”为一种香草,“薰风”即香风。因建亭之初为盛夏,四周清香宜人,故此得名。 1932年,长沙市首任市长何元文①上任,便决定将天心阁北面空地整建为儿童健康公园。公园四周用木栏围护,并沿栏植树。园内建有四个小花园,三座花台,七张水泥椅。还有秋千、滑梯、摇篮、轩轾板、吊环等玩具。又于西北高岗上建构一古典木亭,名为熏风亭。薰风,取自舜帝《南风歌》中“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之辞意。 其时,国难重重,民生困苦,人们期望有一种美好的社会环境,让儿童们健康地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这也许就是为公园命名者的殷切期盼吧。亭内刻有一篇何元文先生所撰的《薰风亭记》②与一副对联,联云:“何云童子无知,但看攘往熙来,尽是天真活泼;须识后生可畏,等待名成业就,毋忘园里嬉游”。此亭毁于“文夕”大火,《记》亦无存。
1987年,公园于原址复建此亭,为全花岗岩结构。刻柱联:“低徊解愠日;高唱阜民天”,可谓旧名赋新意,古韵流今时。亭之东侧,一垛红色石壁立于池边,上刻“伦鉴”二字,意为池水如镜。迎春纤枝垂挂石壁,亭影倒映池中。亭内常闻京腔飞逸,笑语频传。亭周绿草如茵,玉兰、雪松高耸,四季花卉间植,清香阵阵,情趣盎然,令人惬意。
逸响亭
此亭位于景区杜鹃山下,为八方单檐琉璃构筑。柱联有“绕亭绿树生新籁;隔叶黄鹂共好音。”故为众多业余戏曲爱好者所雅集,击板行腔,遥吟俯畅,逸兴遄飞,其乐融融。
崇烈塔
崇烈塔,又名白塔,始建于1946年,系抗日纪念性建筑,塔高6、6米,全麻石结构,塔基为六边形,塔身为圆盘和圆柱构成,圆柱上端顶着一个圆球,寓意地球,球面刻有中国地图,球的上方昂首屹立一头石狮,石狮明眸远望,寓意着中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民族气节。
入胜亭
位于天心阁古城墙北入口处的“入胜亭”,又名“崇烈亭”,是1946年为纪念在长沙四次大会战中抗日阵亡将士所建。2004年底,天心阁主阁一楼建成的“百年长沙”史料陈列馆,以百余幅珍贵图片展示了长沙近百年的历史变迁,而“长沙大火”幻影成像展示厅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再现了六十七年前发生在长沙的那场惊世劫难——“文夕大火”的全过程。景区内其他景点还有:仰贤亭、逸响亭、薰风亭、名人石刻画廊、太平军魂群雕、映山楼等。天心阁在长沙市中心地区东南角上,是长沙古城的一座城楼。为长沙重要名胜,也是长沙仅存的古城标志。具体方位为长沙市中心东南角、城南路与天心路交会之处的古城墙内。
名人风采
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1937年时曾应邀在长沙举办个人画展。画展期间,主办人白恺然陪同他游历古城长沙的山水名胜。一天,他们来到有名的天心阁,游到半途,遇到一位怪客。那人仿佛认识徐先生似的,上前搭讪道:“久闻先生大名,难得亲见,真是幸会。我看过先生您的画作,的确高手神绘,妙不可言。”当下话锋一转:“在下也有一技,久藏勿露于人,巧遇先生,正想领教您呢。”悲鸿微微一笑,“哦?领教可不敢当,不知是何种技艺?”“徐先生用笔作画,我用烟作画;徐先生的画画在纸上,我的画画在墙上。”悲鸿将信将疑,一边的白恺然早已兴趣盎然,当即热忱相邀,请怪客到家中表演,怪客欣然应允。他们一同来到白府,按照怪客的要求,准备好一块大黑布挂在墙上,又买来三斤烟丝。怪客待大家坐定,走到黑布前,不急不忙地从身后取出一支铜质水烟袋装满烟丝,然后悠然点燃装在水烟袋上的烟丝。只见他吐口气,用力猛吸一口烟,然后张嘴向黑布喷去,顿时,黑布上升起缕缕白色烟云,忽而像群燕飞舞,忽而像万马奔腾,忽而如海浪翻滚,忽而如百花竞放,干变万化,神妙莫测。观者如痴如醉,半晌不能回过神来。掌声过后,客人们饶有兴趣地问起这吐烟成画技艺的由来,怪客只道是气功派生的小小技艺,只有气功高超的人才有余力玩玩,一年半载难以学成。再要探问怪客是何方人士,他便只笑而不答了。休息不多时,怪客起身告辞,主人相送。人们又兴致勃勃地聊了半天,白先生才猛然想起陪徐先生游天心阁才游了一半。
旅游服务
票价说明
一、阁楼城墙区门票:32元/人次
二、讲解服务:
1、中文:100元/批次
2、外语(英、韩)150元/批次
另人数超过10人的,按增加5元/人次收取。
开放时间
夏季:7:30-17:30
冬季:7:30-17:00
公交路线
乘车线路:
旅三线 406路 803路 803路 旅二线 908西线 143路 908东线 202路 314路 804路 旅三线 122路 406路 803路 803路 旅二线 908西线
143路 908东线 202路 314路 804路 在天心阁站下车
143路 145路 804路 124路 901路 804路 124路 901路 在天心阁西门 站下车
天心阁地址:长沙市天心区天心路1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