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我国乘用车节能水平,缓解能源和环境双重压力,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2017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原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简称《积分办法》),创造性提出“双积分”管理机制,建立起推动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协调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积分办法》实施六年来,有效支撑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动力电池等方面“领跑”全球,在优化行业资源配置、促进行业节能减排、提升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有效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新能源汽车是实现“双碳”目标和汽车产业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其成绩取得的背后《积分办法》功不可没。 (一)设定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保障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基本盘 自2019年起,《积分办法》实施新能源积分强制考核要求,倒逼企业加快电动化转型步伐,对新能源乘用车产销规模基盘起到支撑作用。2021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产量达到309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全球市场份额保持在50%左右。 (二)构建新能源汽车积分指标体系,激发行业技术创新内生动力 通过新能源汽车积分指标体系设计引导行业技术创新。2021年行业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电耗达到12.2kWh/100km,平均续航里程达到400km左右,取得显著进步。动力电池技术世界领先,电池单体能量密度相比2012年提高了130%,价格下降了80%。国际对标看,2021年全球十大新能源汽车畅销车型中国品牌占据6款,动力电池出货量前十企业我国占据6席。二、持续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为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积分交易是双积分制度的核心,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成本内部高效转化,对提升汽车产业资源配置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能源汽车积分交易额逐年提升,2016—2021年累计交易总额达到141亿元,其中2021年交易总额109.4亿元,占到历史总计的70%,同比增长322%。积分交易机制大幅提升了产业资源配置效率,随着积分市场活跃度和积分价格逐渐上升,可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有效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由于不同企业的技术积累、资源禀赋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合资合作、兼并重组实现政策合规成为行业普遍现象。随着《积分办法》考核力度的持续提升,企业间合作将继续将强,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将进一步提高。三、有力促进了我国汽车行业节能减排,为道路交通领域碳减排做出重要贡献 《积分办法》通过强制性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考核约束和给予低油耗车、循环外技术等相关政策优惠正向激励,共同促进企业加大节能技术研发投入。 2021年行业平均燃油消耗量达到5.10升/100公里(WLTC工况),优于年度达标值15%。企业不断加大先进节能技术布局,2021年同时搭载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技术的车型产量占比达57%,国产混合动力车型产量占比提升至3.3%,48V技术搭载率达到3.1%,混动车型产量增速连续两年超过40%。 《积分办法》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落实交通领域碳减排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测算,2016—2021年我国乘用车领域累计节约燃油近7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2200万吨,预计到2030年当年度可实现碳减排6000万吨,对落实道路交通领域碳中和目标做出积极贡献。四、《积分办法》管理机制大胆创新,为全球电动化转型贡献了中国智慧 《积分办法》立足于中国国情和产业发展实际要求,在政策考核、制度设计等方面为世界提供了先进经验,实现对全球汽车电动化转型的引领。 (一)双积分考核机制倒逼全球汽车产业加快电动化转型进程 2016年前后,全球产业发展方向出现摇摆,我国通过实施《积分办法》坚定了行业新能源汽车发展决心,外资、合资企业普遍将新能源车型规划提早了2—3年。 (二)双积分制度先进管理理念为全球产业政策创新提供参考 积分管理机制创新体现出先进性。欧盟在修订轻型车碳排放法规时,参考新能源积分设定思路,针对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较高的企业,给予碳排放考核优惠,同时提出2035年新车实现零排放目标,大幅提高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 通过《积分办法》的实施,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成效显著,进一步增强了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引领作用。
来源:工信微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