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气峥嵘夜插天,瑞光明灭到黄湾。
坐看旸谷浮金晕,遥想钱塘涌雪山。
900多年前,苏东坡从河北定州被贬到广东惠州,途经广州,慕名到访南海神庙,次日清晨登浴日亭观日,惊叹大海之壮阔,旭日之辉煌,天地之浩茫,写下了《南海浴日亭》。
继他之后,杨万里、汤显祖、刘克庄、陈恭尹、湛若水等文人墨客都曾慕名而来,游览南海神庙,赋诗唱和。
南海神庙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海神庙。
公元726年,因久旱不雨,唐玄宗派遣太常少卿张九龄赴广州祭祀南海神,此后历代帝王不断派遣重臣前来祭祀,留下了不少珍贵碑刻,所以南海神庙又有“南方碑林”之称。如今,行走在南海神庙内,犹如进入了一座浩瀚的“海丝文化”宝库,唐、宋、元、明、清历代碑刻在碑廊及碑亭中林立。
走出南海神庙,映入眼帘的便是“海不扬波”牌坊,牌坊前的地坪下面就是清代码头遗址。明代以后,因航道淤积,广州外港向黄埔洲与琵琶洲一带水域转移(今海珠区黄埔村),始有“黄埔港”之名。
实际上,黄埔古码头一带就是古代名扬中外的扶胥古港。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代以南海神庙扶胥港为起点的“广州通海夷道”已长达14000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航道。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抵达黄埔港,首站考察南海神庙,并确认这里是中国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因此,到黄埔“打卡”,南海神庙绝对是不容错过的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