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其他房企而言,绿地入局长租公寓的时间稍晚一些:2018年12月,首个长租绿地公寓项目——上海漕溪路长租公寓开工,标志着绿地长租公寓战略在上海正式启动;2019年3月绿地长租公寓4大品牌正式发布:铂瑞服务式公寓、铂骊服务式公寓、铂派青年公寓、铂派企业公寓。
据了解,目前绿地品牌长租公寓布局全国13大城市,运营管理项目近30个,达成总规模约3.5万间的成绩。根据克而瑞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房企长租公寓规模排行榜来看,3.5万间的体量,足以让绿地跻身TOP10的队列之中。
尽管起步晚,但是成绩优异的绿地,为什么要与建行合作?原因有二,一是能够获得金融赋能,二是绿地从重资产试图转向轻重并举。在双方战略合作内容中, “通过金融赋能,以百亿元的规模,对应可建设近千亿元的长租项目,建设面积近千万平方米,由绿地长租公寓品牌运营,在短期迅速形成建设规模与运营规模。”尽管未明确说明项目建设方是谁,但很清晰的是运营方是绿地长租,未来运营或将在绿地长租公寓板块营收所占份额越来越重,建行更多的还是提供“金融赋能”。
一般房企切入长租公寓市场的主要模式是盘活存量房和租赁外部房源,而绿地的做法是直接拿下租赁地块。据媒体统计,在绿地购买租赁用地并正式进军长租公寓的2018年,截至当年12月中旬上海成交的60宗宅地中,租赁住房用地达到40宗,成为市场土地供应“主流”。因此,绿地选择重资产模式可以说是顺势而为。不仅如此,这些租赁用地中有51块是大多由国企以低价摘得,在传统租金收入之外,重资产模式之下的物业增值想象空间同样十分诱人。
但是随着“三条红线”重压之下的债务压力,回报周期漫长的长租公寓重资产成了不少房企避免触及的“雷区”。因此,房企们在原有的重资产之上,开始了多元化业务模式的摸索,试图转向轻重并举的资产模式。
以位居房企系规模榜首的万科泊寓为例,探索集体用地、自持用地租赁住房建设、城中村联营改造运营、政府租赁住房代建代管的业务发展模式,根据城市特点打造泊寓产品是其近年来的重点发展方向。先后推出了全国首个集体用地建设的租赁住房——成寿寺社区(泊寓|院儿)、济南首个市级统筹人才公寓泊寓丁家庄店、深圳泊寓城中项目等等,减轻资产重压的同时,还通过代建代管的方式实现了规模的快速增长。
另一房企系巨头龙湖冠寓则选择了在“工改组”业务模式做出突破,将济南一处原本长期闲置的厂房项目改造成了252间的租赁住房,落成济南住建助力的“工改租”首个落地项目。对于房企而言,工业用地的价格大幅低于住宅及商办类项目,所以其经营成本优势十分突出,实现盈利可能性更大。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不止是绿地、万科和龙湖,越来越多的房企系长租公寓都在多元化业务模式上不断探索。但大多房企是出于能够缓解重资产的压力,在长租公寓业务板块,都在积极寻求新的商业模式,或者直接寻求新的资金外援,以实现轻重并举的资产组合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