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的建筑风格多种多样,大体可以分为:皖派、闽派、京派、苏派、晋派、川派。每一种建筑风格,都包含了当地的特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一些传统建筑遭到拆除,给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比如当年在拆除北京古城墙时,建筑大师梁思成就曾竭力反对。现如今,北京明城墙仅余两处。尽管一些部门进行了复建,但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韵味。 荫余堂 荫余堂历史而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荫余堂也差点遭受这种命运,万幸最后保存下来。荫余堂是一栋典型的徽派建筑,始建于清朝嘉庆时期,住宅主人是当地一位黄姓富商。黄姓富商在发家后,便建造了荫余堂来庇佑家人。从这栋住宅的名字,也可以看出当初主人修建它的初衷。荫余堂,荫求祖荫,余祈富余,短短三个字,却包含了主人希望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愿望。 荫余堂 这座清朝老宅占地4500平方呎,是一栋峡谷层楼,四水归堂的开井院落,里面有16间卧室、中堂、贮藏室、天井、鱼池、马头墙,富有典型徽州民宅的建筑特色。其中徽州人建筑四水归堂的天井,是经商人怕财源流失。除此之外,建筑天井,一来可以透光及通风。二来可以防止屋脊的雨水流向屋外。 白玲安 荫余堂的整体迁移黄家先后有8代子孙在此居住,对荫余堂可谓感情深厚。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黄家子孙陆续迁移到其他地方居住,空房面临着废弃拆除的命运。1996年,时任碧波地博物馆中国艺术文化部主任的白玲安听说了此事,经过交谈商议,买下了黄家老宅,并在美国麻州塞冷镇批地,进行整体迁移。 白玲安 为了不改变荫余堂的原始造型,白玲安将拆下的2700块木件、8500块砖瓦、500石件都进行了详细标记,然后用19个40呎的货柜,运至塞冷镇重建。前后历时7年,耗资1.25亿美元。2003年6月21日,荫余堂正式对外开放。该馆的执行总裁表示:“尽管工程浩大、过程繁复,但荫余堂的迁建无疑是令人自豪的壮举。” 荫余堂 而白玲安则认为,观者可以透过荫余堂,探讨和认识中国艺术、建筑与文化。如今,荫余堂已成为美国塞冷镇一处著名景点。这里也提醒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护先辈们流传下来的文化和文物,否则将会后悔莫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