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沿着太湖“跑”个圈,网红景点也太多了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14 09: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万六千顷,浩荡三洲际。太湖,横跨了苏州、无锡、常州、湖州、嘉兴五个市,造就了环太湖经济带,养育了超过3600万的人口,也创造了全国10%的GDP。



沿湖而行,可以见到偃旗息鼓的渔民,流传千年的爱情故事,远古承袭下来的习惯风俗,旧时工业斑驳的痕迹,和高楼林立的现代繁华。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太湖中间还有一个不小的岛——西山岛。岛上有一个明月湾古村,行走在古村之中,恍惚间可以看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烽火。唐宋时期,明月湾又有了棋盘状的山村格局。时至今日,优美的环境给当地带来了旅游红利。



“太湖何茫茫,一望渺无极”,明代诗人马愈曾这样描写太湖。然而,美丽的太湖也曾在上世纪末面临危机。

在80年代初,仅苏州市吴中区就有1700多户蟹农。各地的围网养殖导致太湖富营养化,进而影响了太湖的环境和周边城市饮水安全。从2008年开始,整个太湖开始压缩围网养殖面积。经过整整11年的努力,2019年,太湖围网养殖终于成为历史。如今的苏州太湖湖滨,已是成片宜人的湿地,面积5400亩,湿地率更是超过了94%。



围网养殖虽已成为历史,但太湖治理仍需各方共同努力。

天气转暖,又到了蓝藻爆发的时节。太湖流域正值东南季风,位于太湖北面的无锡,一直都是蓝藻之战的最前线。



2007年,太湖富营养化的爆发在这里最为严重。铺满太湖的蓝藻曾造成了无锡的自来水污染,让这个有600万人口的城市断水数日。

今天的无锡有83个蓝藻固定打捞点,超过1200名专业打捞人员。虽然彻底消灭蓝藻仍有待时日,但斗争从未停止。曾经,捞藻工们只能一网一网手动打捞蓝藻,一人一天也只能捞起几十斤;但是现在,他们有了高科技加持,吸藻船让效率大大提高。

太湖水治理,治标更需治本。从前人们观念不强,排放不达标,偷排严重。工业、生活污水都是导致太湖水质急剧下降的重要原因。

在无锡的污水处理厂,大量含有氮和磷的污水在池中翻腾,它们是造成太湖富营养化的罪魁祸首。



从2007年开始,无锡所辖污水处理厂前后两次提标,用近乎苛刻的标准,严把流入太湖的水质关。水质处理达标之后,才能被排入河流,最终流向太湖。

在太湖流域各省市极大的关注和投入之下,太湖水质逐年改善,这也让环太湖的休闲旅游业,迸发出蓬勃生机。位于太湖西北的常州,拥有7个山湾、19座山头。虽然岸线只有几公里长,却成了休闲的好地方。湖面上烟波浩渺,湖畔则建起了步道。



太湖的西南岸,鳞次栉比的十里洋房,石头小道穿弄堂。人山人海,车来车往。复原上世纪30年代的南京东路,让人仿佛置身于老上海。原来,这里便是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的取景地之一——湖州影视城。

2007年,震洲造纸厂因为污染整治被关停,2015年,湖州为了节约土地,提高土地资源配置科学性,将这块废弃多年的厂址规划成了零污染零排放的湖州影视城。



造纸厂转型影视城,湖州的矿山,也早已今非昔比。

湖州市长兴县是曾经的矿业大县,采矿企业一度多达600多家。过度开采使青山满目疮痍。那时,这里粉尘漫天。污水横流的河道,也影响到下游太湖的水质。为助力生态修复,上海企业投资的太湖龙之梦乐园拔地而起。昔日的废弃矿坑,如今变成了5000亩湿地公园,7家星级酒店,75000个演出席位的旅游综合体。长兴县废弃矿山“凤凰涅槃”。



太湖的东南,是个三省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多头管理,曾让这片区域的河道治理变得难上加难。但特殊的处境,却也让联合河长制在这里不断突破完善。



一条太浦河,从太湖出发。穿过上游的江苏吴江,流经浙江嘉善,最终汇入上海青浦的黄浦江。太浦河,成了三地共治最好的见证,同时也为整个太湖流域携手共治提供了经验和典范。

沪苏浙一市两省协同治理,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共同完成产业转型。十余年间,整个太湖流域,都在经历翻天覆地的转变。水泥厂、造纸厂、重污染企业大面积关停,高端制造、信息行业、绿色产业园拔地而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不仅是一句口号,它已经让太湖周边的老百姓们着实尝到了甜头。追根溯源,位于太湖流域的“两山理论”发源地——浙江安吉,矿山上也再度铺满了绿植,农家乐、民宿遍地开花,昔日的矿工变成了休闲旅游的主力军。



“两山”精神不仅贯穿了太湖,辐射长三角,更播撒到全国各地。它会继续流传下去,影响下一个千年。


(摄制组:耿博阳 赖瑗 卢梅 朱厚真 施聪 李维潇)


首播时间

6月14日(周日)21:00  上海新闻综合频道

6月15日(下周一)6:30 东方卫视

更多独家精彩,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看看新闻”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