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姓堪称“帝王之姓,万姓之首”,五千年中华历史中,刘姓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人才辈出,枝繁叶茂,足迹遍布华夏大地,也留下丰富的历史文物遗迹,包括古建筑、碑碣墓葬、府院园林、纪念地等等,现已成为了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更是中华文化的魁宝。下面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吧!
刘氏源自帝尧,远古“五帝”之一,属贤达王帝,非常有名,据说,帝尧曾经在平阳(现山西临汾)建都,后人就在此地建了尧庙一座纪念他,尧庙内现有10余座碑碣,上面记载着他的功德和建庙过程。
在尧庙东北方向的郭村西,有一座尧陵,距离尧庙约40公里,这座古老的建筑建于唐朝初年(618年),距今近1400年,后面经过多次重修,始具规模,尧陵内立碑碣10余座,记载了陵宇沿革和帝尧功绩。
汉陵,也称西汉皇陵,又称为“山陵”,位于陕西咸阳北原,西汉皇朝除了文帝刘恒霸陵和宣帝刘询陵在西安郊区,其余的11个帝王陵墓都在咸阳,位于渭河北岸,陵墓自西而东长达50公里,依次为茂陵、平陵、延陵、康陵、渭陵、义陵、安陵、长陵、阳陵。所有的陵丘都是覆斗状,用夯土筑成,整个汉陵规模宏伟,见证了一个辉煌的皇朝,现在成为了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墓地比较多,不一一单个介绍,用图片展示。推荐宗亲们前去参观,记载着我们刘氏在中华史上辉煌的一笔!
鲁山是世界刘姓的发祥地,据《左传》、《汉书》、《新唐书》等历史典籍记载及专家的发掘考证,确认:帝尧裔孙生有“刘累”字样的手纹。夏朝孔甲帝养龙后隐居,并卒葬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城西十公里处昭平湖风景区,地名招兵台山,墓茔位于鲁山境内的昭平湖畔,刘累铜像安放昭平湖广场(2004-05-18)刘累铜像高2.1米,重1.5吨,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全国著名雕塑家张得蒂、张润恺创作设计,大连造船厂铸造。由于刘累祠尚未完工,铜像暂时安放在昭平湖一万平方米广场刘陵园牌坊前。铜像坐南朝北,刘累公右手扶龙,俯瞰昭平湖。
刘勰,南朝梁时期著名文学家,曾任多个官职,但以文学而著名,其中《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历史上地位,刘勰晚年出家,并在寺庙终老,后人为了纪念他,把原来他居住的地方修成寺庙,称定林寺,寺内有刘勰撰的“象山树”三篆字,有大佛殿、校经楼、三教堂等建筑,上图为校经楼,具有文物保护价值。
刘永福,开七公后裔子孙,清代末年民族英雄,著名的爱国将士,黑旗军领导人,在清朝末年抗击法军,战绩辉煌,让法军丧胆,在于广西钦州内有一座故居,又称之为“三宣堂”,用来纪念他援越抗法的光荣历史,建筑用为砖木建造的,占地面积多达12000平方米。
刘少奇,相传是广传公后裔,也有说是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待考证,其故居在湖南宁乡县花明楼乡炭子冲,这里是刘少奇的出生地,建筑为土木结构,面积达800平方米,后来进行了修葺,恢复了原貌,故居内有实物、照片等数百件资料,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台是汉高祖刘邦早年封汉王时候建的宫殿,现在陕西汉中市区,汉台建筑十分壮丽,有楼馆亭阁,画栋连云,小宫殿一座。在汉中市南边有拜将台一座,并列着有南北两座高台,南台上竖“韩信拜将坛”碑,北台上建有台亭阁。两台之间有100多步,面积多达2194平方米。韩信,汉朝开国将领,善于用兵,获萧何力荐,因此汉高祖刘邦在此设坛拜韩信为将,后屡立奇功,协助高祖建立汉朝。
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金桂街15号,始建于1958年10月,为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之一。
该馆藏品丰富,建筑侈豪,造型多样,各种艺术装饰多达数百种。庄园内部分为大厅、中西式客厅、接待室、账房、雇工院、收租院、粮仓、秘密金库、鸦片烟库(原被误认为是"水牢")和佛堂,望月台、逍遥宫、花园、果园等部分。存有大量实物!
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4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帝城,我们曾经在诗歌里学过,位于四川奉节,距离城区15公里的一座小山上,三面环水,前为长江,一面环山,气势雄伟,白帝城有明良殿、武侯祠、观星亭等古代建筑,也很多诗人在此留下大量诗篇,现在旅游的胜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这里成为人们纪念刘备的场所,也增添了关羽、张飞等雕像。
陋室是刘禹锡为官时所建,在今安徽和县城内,在清朝时重修,现在又陋室有房九间,室前为小院,用石头铺设,室后则是小山和龙池,小区景色,内存《陋室铭》碑,文为刘禹锡所作。
刘锜祠位于阜城西北城墙上,主祀南宋抗金名将刘锜,陪祀有“顺昌之战”时顺昌知府陈规、通判汪若海、副将赵尊、耿训、韩直、许清、阎充和义军曹成。
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刘锜赴东京留副守之任时道经顺昌(今阜阳),正值金兵破汴京后东侵,刘锜遂协助太守陈规守城。金兀术兵临城下,放言恫吓说:“以吾力破尔城直用靴尖踢倒耳。”然刘锜全然不惧,出奇用智,以两万众破金兵十万,并挫敌人精锐“铁浮图”,取得大捷。时人为纪念刘锜功勋,特建祠祀之。
刘锜祠历代不断修葺,仅清代就于乾隆十年(1750年)、嘉庆十三年(1808年)、光绪三年(1871年)三次重修。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以“撤城防敌”为名强行拆毁。1941年,主持道士常华庵集资在原址重建大殿三间,厢房三间。正殿神龛内供奉刘锜、陈规、汪若海等九人彩绘塑像。
刘锜祠现为阜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门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安徽舒城县西南七门山下。该堰始修者名刘信。刘信是刘邦兄子,汉初封羹颉侯,食邑于舒,为发展农耕,于七门岭下阻河筑堰,引水灌田。东汉时,刘馥任扬州刺史,实五一到达啦五一行屯田,又循刘信故迹修复荒废,扩大了灌溉面积,可灌田15000顷。明朝宣德年间,又有县令刘显,疏浚旧渠,制定用水制度,人民世受其利。后来为纪念三人功德,当地人特建“三刘祠”于堰口,勒石树碑,世代祭祀。如今,这里山水相映,五谷丰登,成为游人的好去处,被誉为“龙舒八景”之一。
在今河南永城芒砀山南麓,相传这里是刘邦斩蛇起事之处。据史书记载,刘邦起事前一日喝完酒,率众夜行,过一沼泽地时,先派人前去探路。不久,那人回报说:“前面有一条大蛇挡道。”刘邦厉声喝道:“壮士行路,怕什么!”于是挺身向前,拔剑将大蛇斩为两段。传说大蛇死后,血流满地,有人路过那里,见一老妪哭诉:“我儿是白帝之子,变蛇拦路,让赤帝的儿子杀了。”说完忽然不见了。后来刘邦做了皇帝,命人在斩蛇处建庙立碑,以示纪念。
如今,高祖庙早已毁坏无存,仅余石碑一座,为明朝隆庆五年(1571年)所立。碑座是一石龟,引颈缩尾,有爬行之态。碑额书“日月汉高祖斩蛇处”八个大字。
原陵,所指汉光武帝刘秀陵,位于现在的河南孟津东的邙山上,原陵四周古柏环绕,苍翠挺拔,大显皇家之气,原陵墓为半圆形夯土丘,于西汉的陵略有不同,内建有祠堂一座,用于子孙拜祭所用,现在也是观光之地,祠殿前面有四通石碑,分别是元、明、清和近代,神道两边有28棵古柏,象征辅助光武帝打下江山的28将领。
刘知远,后汉王朝的开国皇帝,称后汉高祖。墓地位于现在的河南禹州柏嘴山下,距离市区约30公里,他的四个儿子墓地“后汉隐帝颍陵”位于西边4公里处,而东边18公里则是“高后陵”,他们一起组成后汉皇陵墓群,这里留下了后汉王朝的足迹。
满城汉墓所指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妻窦绾之墓,位于现在的河北满城县城西南1.5公里的陵山上,墓地是凿山建成的,墓长达52米,宽38米,高7米,内有墓道、车马房、库房、前堂和后室等等。由于墓室庞大,堪称地下宫殿,宫殿奢华且葬品丰富,多达上万件,其中金缕玉衣最有名气,闻名全球,另“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都是著名的珍贵文物。
梁孝王刘武,封梁王,墓墓地则称之封梁王墓,位于现在的河南永城芒砀山南保安山东麓,距离永城有31公里,同样和满城汉墓一样是凿山而成,也有墓道、甬道、迴廊、后室、耳室等,布局完美,结构规整,规模宏大于满城汉墓相媲美,也是汉朝时期保存比较完整的墓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其墓地在河南荥阳东,一个叫十里铺村南的檀山上,距离市区有5公里,现在是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墓冢是坐北面南,高约7.5米,长约20米,现在建设成刘禹锡公园,面积非常之大,有纪念场馆、牌坊、纪念亭、雕塑、喷泉、小品、石刻、楹联等等,免费对游客开放,也是青少年活动中心,现在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刘过,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属豪放派的,现江苏昆山市马鞍山东麓一处是其墓地,在墓前一侧有一块花岗石墓表,刻有“庐陵处士龙洲刘先生之墓”,墓的另一侧有祠,立《宋刘龙洲先生遗像并记》碑一通。如上图所示,也是为数不多的文学家留下来的墓地,现在是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刘基,明朝建国功臣,辅佐朱元璋当上皇帝,刘基是一位神话人物,与诸葛亮一样,上下知五千年,神机妙算,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刘基墓位于浙江文成南田区西北夏山,墓正前方有“明开国太师刘文成之墓”石碑一方,相当的有历史纪念价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