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上海花旗集团大厦,女性职场人笑谈风声的场景正时不时上演。
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兼商业银行部总经理张旭和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行长吴佳骏接受了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的采访,分别带着女性高管与男性高管的双重视角,共同探讨女性职场发展的议题。
在整个社会中,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职场空间发展的现实情况中,难免有着结合自身经历的观察与体悟。
在张旭看来,金融职场中女性员工自我设限的心理暗示多过男性,这也与社会环境、个人成长环境相关。“作为管理者,我们的领导力也体现在培养优秀的员工,帮助他们实现更大的价值。”吴佳骏向记者表示。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在银行职场环境中,你有没有感受过因性别差异存在的职场发展限制?
张旭(女):在我的认知里,金融行业不太存在生理差异的区别对待,理论上男性和女性都一样,如果在非常公平的环境下竞争,他们的工作表现取决于个人能力的差异。
于我个人而言,未曾因性别差异导致过发展受限。从职场早期发展阶段,到如今相对较高的管理职位,我一路走来都能感受到花旗对员工多元共融发展的重视。
花旗中国副行长张旭与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交谈
我所在的部门中,70%的员工是女性,平均年龄也相对年轻。反而是部门女性员工较多,也要尽量促进男女两性达到一种相对平衡。从招聘的角度来看,我们也并没有以性别作为筛选条件,实际上,女性在投简历的人选中常常居多,她们也都很优秀,自然而然也会被纳入麾下。
从传统商业银行的视角来看,尽管男女性别会存在生理上不可避免的差异,但在银行业的业务发展中限制不大,毕竟金融工作也不是重体力劳动的职业,行业内女性就业群体普遍占比较高。
吴佳骏(男):我认为花旗集团某种程度上有一种“母性文化”般的DNA存在,即强大的包容性,给予员工很多的试错和学习空间,鼓励员工多元化成长。这种包容性并不是单纯接受员工犯错的事实,而是有一套学习纠错机制,能使员工获得总结进步的空间。
16年前我作为管培生加入花旗集团,回忆起来,接触过的领导都非常平易近人,而且层级越高的领导越谦和。这其中,很多女性领导者会给予指导,她们愿意去分享成长的“进与退”。
过去,很多杰出男性定义了一些工作上的成功模式。但在金融这个行业,我发现这种定义正逐步模糊。就像我在花旗中国,无论是位于上海的管理部门还是深圳分行,女性占比都大于男性。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我们更加去强调平等和尊重,让女性通过个性化表达,重新定义一些岗位,比如客户经理、财务人员,或者中后台的合规官等,都有女性同事开启岗位个性化新定义。
按照可持续性发展的观点,当今金融职场环境更为平等公开,开始出现男性女性共同去定义职业角色的趋势。并非单纯从传统角度,让男性去定义职场角色。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你觉得两性在职场发展中表现的差异在哪里?
吴佳骏(男):两性肯定有不同的特质,本应是天然契合的。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女性的领导力更为细腻,更注重细节,还有一个魅力是共情力强,更为周到处事;男性目标感更为直接,大局意识比较强。
现在的领导力都会体现一些长远规划,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管理者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在实际项目落地时也会进行多维配合。
从管理者的角度而言,我们要表达的是一种对不同角色的尊重,我也会在管理过程中考虑女性男性一起配合完成工作。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大家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无论男性女性都可以构建出信任基础,某种意义上,这是降低沟通成本来积极推动工作目标的实现。不同的岗位进行公平招聘,让男性女性共同发挥自有特性,在互相成就的信任基础上,共同合作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
很多时候女性的共情力和稳健心态,对于企业而言能起到稳定性的作用,会促使整个企业理性考虑商业决策是否符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从这个角度来看,男女比例的均衡或者是形成稳定的合作模式和格局是非常重要的。
张旭(女):需要关注的是,女性会觉得在金融职场上发展受限,除了行业门槛是否会卡性别的因素,还会考虑女性晋升的可能性。从花旗的情况来看,集团总体女性高管的数量并不少,新晋升的董事总经理中有三分之一为女性群体,放眼整个行业已经是蛮高的比例。
身为女性高管,我会注意到女性员工自我约束、自我限制的心理暗示多过男性。这也与社会环境、个人成长环境相关。
以我们的一些管培生为例,很多女性管培生表达能力非常强,综合能力也很突出,但到定岗的时候她们更倾向于偏中台、偏分析的部门。之前我任商业银行部风险部主管时,来找我谈的管培生多为女性,这也反映出她们在选择岗位时的倾向性。
女性管培生多会表示自己更注重细节、擅长做分析,并不想挑战自己去做前台的岗位,觉得自己可能也不是非常乐于社交的性格,在我看来,其实她们的职场生涯都还没开始,就已经给自己设了一个保守的“天花板”。
可能无论是社会氛围还是家庭环境,在女性成长的过程中无意会灌输保守求稳的倾向。但在职场发展过程中,如果自己不主动去打破固有预设,升到中级是可行,但再往中高级发展难度就很大了。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要在制度上帮助女性打破职业天花板的问题。对于个人而言,就不要预设框架。我还观察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当中高职位出现空缺,在竞聘过程中,背景、能力差不多的男女两性面对同样的表现机会时,男性员工不太会纠结是否去争取,比较果断“举手”,而女性会反思自己的不足,以及能否胜任岗位。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职场女性中可能有多重身份需要兼顾,在实践中有没有可以消除生育、经营家庭等给女性施压的外在保障?
张旭(女):花旗员工在生育方面都是自己意愿的因素更大,无论是公司还是领导层都不会有过多干涉,也不会有倾向暗示,这完全是员工的生育自由。
但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制度保护是很重要的。不会担心因生育带来的岗位脱节,甚至失业,才可以让女性群体安心生产,同时她们要考虑到生活与工作的平衡,评估自己是否有足够的精力兼顾家庭和事业。
对于职业发展,每个人选择投入的精力不同,这背后还有家庭的支持体系,最主要还是看个人选择。
吴佳骏(男):从企业内部来看,领导者也需要给予女性员工足够的关怀,让她们保持好心情去生育,无论是对于个人及家庭,还是企业都是好事。
花旗有不少女性员工在怀孕期间依然获得升职和提拔,企业在制度方面也提供保障。很多人对花旗集团对哺乳期员工的支持有口皆碑。花旗也有一些灵活办公方式,给员工多些选择,也能够提高员工对工作的黏性。
从整个企业文化来看,女性高管比例的提升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我也关注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强调,董事会成员或者女性领导的比重有所上升,特别是近年来也有更多的报道,会把性别差异因素考虑进来,这也是一种进步的展现,
我个人觉得,花旗一直在坚持着一个比较高的标准,尊重女性。放眼整个大环境,我们希望倡导更有正气的社会氛围,比如强调女性的权利和平等,或是由女性自己去参与定义一些职位岗位,都可以算是宣扬正气的一种方式。
可能除了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之外,还有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这类议题还不那么受到关注。如果男性女性都能够多换位思考,认识到需互相弥补短板,社会的善意和正气会多很多,所以追求性别平等不会再成为命题,这本身就是一个存在趋势和状态。
对于女性职场人而言,一是要勇敢表达,为自己发声;二是要勇敢做自己;三是保持学习。我身边有很多女性在哺乳阶段考取了一些职业资格证书。最后,我认为还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看待现实问题,因为整个社会在进步,如果自己也在进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