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2021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的公告。公告显示,2021年新能源积分交易524万分,同比增长144%,交易总额达109.4亿元,同比增长322%。整体来看,呈现出两大特点:其一,相比往年,达标车企占比增长明显;其二,自主明显好于合资。
超5成车企达标
作为汽车行业节能减排政策之一,“双积分”包含车企平均燃料消耗量和新能源汽车两方面的积分。按照国家规定,车企生产和销售的车辆,平均燃料消耗量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如果超标,车企须通过生产新能源汽车,利用新能源汽车产生的正积分来抵消平均燃料消耗的负积分。如果不足以抵消,则需要通过交易,从其他企业购买新能源汽车积分进行抵消。同时,新能源汽车积分还需达到一定考核比例,不达标也会产生新能源汽车负积分,这同样需要通过交易从其他车企购买积分进行抵消。
公告显示,2021年度中国境内129家乘用车企业共生产/进口乘用车2064.82万辆(含新能源乘用车,不含出口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5.10L/100 km,燃料消耗量正积分为1593.99万分,燃料消耗量负积分为-563.25万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为679.10万分,新能源汽车负积分为-79.79万分。
其中,108家境内乘用车生产企业累计生产乘用车1975.52万辆,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WLTC工况)为4.99L/100 km,燃料消耗量正积分为1593.38万分,燃料消耗量负积分为-481.58万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为677.74万分,新能源汽车负积分-73.31万分。21家进口乘用车供应企业进口乘用车89.30万辆,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WLTC工况)为7.81L/100 km,燃料消耗量正积分为0.61万分,燃料消耗量负积分为-81.67万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为1.36万分,新能源汽车负积分-6.49万分。
记者梳理此次四部门发布的整体积分情况发现,2021年中国境内共65家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达标,64家企业未达标,达标车企占比为50.39%。反观上一年度,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达标企业44家,不达标企业多达93家,仅3成车企达标。
此外,经计算,2021年全行业燃料消耗量积分为1030.74万分,新能源汽车积分为599.31万分,相较2020年全行业积分(燃料消耗量积分为-734.69万分,新能源汽车积分为330.45万分)缺口高达404.24万分,情况有所好转。
由此可见,2021年,车企整体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自主、合资两重天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达标的65家车企中,除特斯拉、一汽丰田、克莱斯勒、沃尔沃外,其余均为自主品牌;在64家未达标车企中,外资品牌多达36家,占比高达56.25%。自主品牌达标情况明显优于外资品牌。
在行业整体向绿色、减排迈进的大背景下,自主品牌一跃成为积分大户。从积分榜单来看,比亚迪的成绩格外耀眼,广汽乘用车、江淮汽车等紧随其后,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普遍表现优异。
具体来看,比亚迪旗下两家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和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总计高达165.56万分,位居榜首。广汽乘用车、江淮汽车可交易的新能源汽车积分分别为44.88万分和39.70万分,分别位居榜单第三和第四名。除了蔚来汽车由江淮汽车代工暂无具体数据公布外,小鹏汽车、哪吒汽车、威马汽车、理想汽车、零跑汽车的新能源汽车积分均较高,分别为36.09 万分、20.84 万分、15.93 万分、14.35 万分、8.26 万分。
比亚迪领衔积分榜单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引领者,比亚迪不仅车型数量多,各种节能技术如DM-i也在积极运用,成为最大赢家在情理之中;广汽乘用车、江淮则主要归功于他们善于布局中低端电动汽车以及抢占网约车市场的方式,收获了不少积分;新势力集体表现优异,则主要得益于他们的产品以纯电动为主。
相比之下,外资及合资车企要逊色许多。除特斯拉(新能源汽车积分总计高达140.17万分,位居榜单第二名)外,上汽通用、一汽-大众、东风日产、东风本田、广汽本田、长安福特、北京现代等大部分车企的积分缺口都较大。其中,上汽通用平均燃油消耗量的负积分高达-95.25万分,在合资品牌中垫底。
此外,多数外资豪华车企也在负积分行列。如宝马中国、奔驰中国、捷豹路虎中国、大众中国、福特中国的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分别为-29.99万分、-15.64万分、-12.2万分、-3.49万分、-2.13万分。
合资及外资品牌新能源转型慢、车型数量少,或许是其积分整体表现差的根本原因。
若按照工信部公布的2021年交易均价2088元/分的价格计算,比亚迪、特斯拉若将所有新能源汽车积分卖出,将分别获益34.57亿元和29.27亿元。而对于积分缺口大的上汽通用来说,购买新能源积分则需要花费19.88亿元。
在“双积分”政策的考核下,几乎所有车企都在向新能源化转型,相继推出纯电、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在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对于积分缺口较大的车企来说,在提高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同时,还要做好燃油车降低油耗工作,而不是简单通过买积分来填补平均燃料消耗量负积分缺口,“只有持续不断投入、做好产品规划和技术升级的企业,才能满足‘双积分’的要求。”
据工信部预测,考虑到前期积分结转,预计2022年正积分供给较为充裕。但随着后续油耗法规、积分考核要求加严,叠加车辆大型化趋势,后续积分供需或将走向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