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乡村小孩儿垂钓的情景,显示出纯真无邪的童趣。形神兼备,趣味盎然。
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诗人对这钓鱼小孩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逢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但“侧坐”而非”稳坐“,正与他初学钓鱼的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想见小孩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一个小孩儿却偏学大人一本正经的模样,读来令人忍俊不禁,也为怕鱼儿受惊而拒绝回答路人问路作铺垫。
后两句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画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走。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 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但最后他是否约到鱼呢?诗人没有交代,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