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克里米亚沉船潜水(下)塔坎库特海岬及附近地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23 21: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发布于微信公众号小宁的酱油工厂》(微信号:XiaoningTang小宁基于中国大陆创作共用协议3.0之属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CC-BY-NC-SA 3.0)编辑发布,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谢绝转载,如有疑问请参考 《“小宁的酱油工厂” 转载须知、打赏资金去向及联系方法



本文是关于“克里米亚半岛沉船潜水”的系列文章之一,请参考阅读

正文共3900

阅读约需13分钟


我本来希望能够像在《平湖碎玉》和《残波覆衾》系列文章(点击链接可跳转)中那样为大家详细的介绍全球所有有趣的沉船潜点,但是我很快就意识到这是一件过于浩大的工程,恐怕等到这些沉船化为尘埃的那一天都没法完成。所以我在这个新的系列中,转为批量简介沉船潜点集中的地区,等到有更充裕的时间再去更详细的描述它们。那么,就先让我来用几篇文章介绍一下黑海沿岸的沉船潜点吧。


克里米亚沉船潜水

(下)

塔坎库特海岬及附近地区


克里米亚岛西侧的塔坎库特海岬(Тарханкутский полуостров / Tarkhankut Peninsula)是岛上潜水活动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是除了塞瓦斯托波尔以外另一个沉船潜点非常集中的区域。


↑ 塔坎库特海岬地区       来源:GreenRent


塔坎库特海岬一带曾经是二战时期德军的补给通道,因此这一带著名的潜点以战时沉船居多。在这些沉船的货舱里还不乏3式突击炮、88毫米高炮等等著名的装备。除此之外,此处还有一座著名的人造潜点,即所谓的“领袖廊(Alley of Leaders)”水下博物馆。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领略一下这些潜点的风采吧!


·       德国运输船“圣菲(Santa-Fe)”号,排水量4627吨,潜点名称:Santa-Fe

“圣菲”是当地著名的潜点,并不是因为这条船本身,而是因为船内装载了属于纳粹德国国防军第191突击炮旅的1278吨军用物资,其中包括了12辆著名的“三式突击炮G型(StuG III)”、两辆“四式坦克歼击车(Jagdpanzer IV)”以及许多炮弹、燃油、整箱的手枪和 MP-43 冲锋枪(突击步枪)等等。


“圣菲”号原本是一艘德国籍货轮,从1921年开始往返于欧洲与南美洲之间。她在1939年10月前往法国途中因为二战爆发而遭到法国海军扣押,之后被法国改装为运输船“圣安德烈(St. Andre)”号。1942年底德军进入法国南部之后收回该船并将其改回原名。她在1943年被调派到黑海为东线德军运送装备物资,但是在当年11月23日清晨跟随“沃坦”Wotan)船团前往克里米亚时,触碰了几个月前苏联潜艇 D-4“革命”号(Революционер)布设的水雷。触雷之后船上燃起大火,随后又诱发了运载的弹药殉爆,船只被炸成两截并在几分钟内沉入海底,船上共28人阵亡、16人失


↑ 1921年的"圣菲"号        来源:wrecksite.eu


在“圣菲”号沉没一个多月之后,德军驱潜舰“UJ-102”在此处执行反潜任务时又一次意外触发了沉船内的弹药爆炸。二战结束后,苏联黑海舰队出于航线安全考虑,又派出潜水员对此处剩余的爆炸物进行了数次爆破清除。在2002年及2019年,英国爱好者和俄罗斯国防部的考古团队先后从沉船里打捞了3辆三式G型突击炮,其中保存在英国“韦尔德基金会(Weald Foundation)”的一辆现在已经被修复


↑ 2002年英国“韦尔德基金会”在乌克兰政府的允许下从这里打捞了两辆3号突击炮        来源:divingsea.com.ua


由于多次剧烈的爆炸,目前沉船位于大约20米深度的海底且已经严重损坏,残骸散布在直径大约300米范围的海床内。在相对完整的船艉部分有一具螺旋桨,侧面还可以看到被撕开的大洞,内部有不少突击步枪。在船艏部分则可以看到运载的物资,包括突击炮、履带和油桶等等。


↑ “圣菲”残骸中的三号突击炮车体(上)和75毫米StuK 40 L/48炮(下)       来源:divingsea.com.ua


·       德国海军猎潜舰“潜艇猎手-102(U-boot Jäger - 102)”号,排水量834吨,潜点名称:UJ-102

德国海军“UJ-102”号猎潜舰原本是一艘排水量834吨的运输船 KT-40 号。鉴于苏联潜艇部队在黑海上的频繁活动,“UJ-102”在1943年被德国海军改装为猎潜舰,派往克里米亚进行反潜活动。


德国KT型运输船       来tracesofwar.com


在1943年的12月15日,“UJ-102”在执行反潜巡逻任务时发生了一件让人啼笑皆非却非常毁灭性的意外。当时她很可能误将一个月之前触雷沉没的德军运输船“圣菲”号的残骸误认做苏联潜艇并发动了攻击。结果“UJ-102”投掷的深水炸弹引爆了“圣菲”号残骸内的弹药,导致了一次剧烈的爆炸。“UJ-102”号本身也被这次爆炸吞噬,舰上53名德军官兵无人生还。


今天,“UJ-102”的残骸正立在20米深的水底,船身上长满了贝壳。多年来舰上的两门火炮一直是潜水员喜欢拍摄的热门景点,然而近年舰艏炮已经被盗,而艉炮则脱落在了残骸附近的沙地里。此处海域的能见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通常在2米-10米之间


↑ 曾经位于前甲板上的主炮        来源:divingsea.com.ua


↑ 前甲板上遗留的炮弹        来源:Евгений Криницкий


·       苏联“叶尔皮季福尔(Эльпидифор)”级炮舰/矿石运输船“红色摩尔多瓦(Красная Молдавия)”号、德军运输船“伏尔加-顿河(Volga-Don)”号,排水量956吨,潜点名称:“Volga-Don”

作为俄国1915年军备计划的一部分,俄军曾计划建造19艘“叶尔皮季福尔”级炮舰(编号410-429)。其中的“叶尔皮季福尔-423”号炮舰在1917年开工,但是由于受到革命和内战的影响,直到1924年才在尼古拉耶夫(Николаев)建成,并且被命名为“红色摩尔多瓦”号。但是由于新生的苏联急需发展重工业,因此她在即将服役之前又被改装成了矿石运输船。


↑ “红色摩尔多瓦”的姊妹船——“叶尔皮季福尔”级炮舰“红色阿布哈斯”(Красная Абхазия)号的两视图        来源:tsushima.su/forums/viewtopic.php?id=97&p=68


在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的最初期“红色摩尔多瓦”号在运送锰矿石途中被德军俘获。1943年德军对这艘船进行了修复之后作为军用运输船使用,更名为“伏尔加-顿河”号


↑ 矿石运输船时期的“红色摩尔多瓦”号        来源:sushima.su/forums/viewtopic.php?id=97&p=68


在1943年11月25日,这艘运输船在3艘德国军舰和1艘罗马尼亚军舰的保护下装载了325吨德国空军的地面装备启航。当晚7点她在塔克汉库特角附近遭遇了苏联潜艇Л-6“意大利烧炭党”号(Карбонарий),并且被一枚鱼雷命中。之后德军试图将船只拖回港口,但是却由于天气原因未能成功,最终她在距离海岸3海里处沉没,船上共有5人阵亡。


↑ 停泊在德军军用码头的“伏尔加-顿河”号        来源:divingsea.com.ua


今天,她的残骸正立在大约30米左右的海底,被认为是当地最吸引人的沉船之一。沉船的结构基本保持完好,上层建筑、引擎舱和每个货舱都可以较为顺利的进入。在货舱内可以看到著名的德军88毫米高射炮、装在木箱中的航空炸弹以及地勤车辆。



↑ 船舱内的88毫米FlaK 36高射炮(上)和车辆(下)        来源:deeptownclub.com

↑ 船内的航空炸弹(上)和保存了将近80年的德文报纸残片(下)        来源:divingsea.com.ua

·        

·       保加利亚轮船“瓦尔纳”号,排水量2141吨,潜点名称:Varna

保加利亚货轮“瓦尔纳”号于1937年在德国罗斯托克的“海王星”船厂(Neptun Werft A. G., Rostock)竣工。保加利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德军的盟友侵入苏联,“瓦尔纳”号也在1943年8月被编入“赫梅林”(Hermelin)船团,在1艘罗马尼亚驱逐舰和6艘德国猎潜艇的保护下为克里米亚的德国部队运送弹药。8月24日清晨,船团遭到苏联潜艇 D-4“革命”号的伏击,“瓦尔纳”号被两枚鱼雷命中并诱发船上弹药爆炸而沉没,船上共有3人阵亡。


↑ 1937年首航时的“瓦尔纳”号       来源:wrecksite.eu

↑ 被征用运送军用物资的“瓦尔纳”号       来源:divingsea.com.ua

 

如今沉船正立在55米深的海底,沉船的最高点是位于35米深度的桅杆。船体和上层建筑都保存得非常好,在船艏还可以看到一座双管高射炮台,上层建筑后部还有一座单管高射炮。这条沉船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被确认身份,直到2007年潜水员发现了刻着船名的船钟。目前这座船钟已经被乌克兰考古部门带走。


↑ 船艏的炮射炮台(上)以及船舱内部保存完好的木制装潢及家具(下)        来源:divingsea.com.ua


·       俄罗斯运输船“沙皇太子阿列克谢”号(Цесаревич Алексей)/ “运输78”号,排水量2893吨,潜点名称:Crown Prince Alexei

虽然是很受潜水员喜爱的一艘沉船,但是关于她的资料却非常有限。根据潜水员在2009年从船上发现的一些文件来看,这条双层两桅蒸汽轮船的名称是“阿列克谢皇太子”号。这条船很可能是在1904年建成的,名字来自于同年出生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太子阿列克谢。


↑ 2009年在沉船内发现的表明船只身份的文件残片        来源:divingsea.com.ua


据说这条船曾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俄军征用,当时被称为“运输78”号。有人认为她沉没于1914年,但是也有资料认为她最后在1916年6月16日被德国/奥斯曼帝国海军小型巡洋舰“布雷斯劳”号布设的水雷炸沉。


沉船目前位于50米深的泥质海床上,船身向左舷侧倾斜45度,主甲板大致位于40米深度,船身上一直有废弃渔网缠绕。由于内部空间较为狭小,因此比较难以进入船身内部。


↑ “沙皇太子阿列克谢”号        来源:divingsea.com.ua


·       德国海军摆渡载具 F-566(疑似),排水量155吨,潜点名称:MFP

德国海军装备的海军摆渡载具(Marinefährprahm,简称MFP)是专门为了入侵英国而设计的,但是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却是在东线战场。这种载具由于火力强大、安全性高,因此从1941年起一共建造了700多艘,并且广泛应用在东线、挪威沿海及英吉利海峡的许多任务中。


↑ D型MFP的侧视图        来源:kriegsmarinemsw.blogspot.com/


作为一艘小型舰船,MFP由于吃水很浅所以很难被鱼雷击中,船身上的20毫米装甲也可以保护她免受轻武器伤害。MFP安装的两门20毫米高炮、一门37毫米高炮和一门75毫米高平两用炮保证了她强大的自卫火力(部分担任掩护任务的型号甚至会安装两门88毫米或105毫米炮)。


↑ 一艘搁浅在岸边的MFP        来源:historisches-marinearchiv.de


虽然跟历史记录的位置偏差了10公里,但是这艘 MFP 残骸目前唯一已知的可能身份是1943年12月2日沉没的 F-566 号。F-566 号在1942年4月建成,隶属于德军第7登陆舰队。她在执行运输3辆突击炮和一辆装甲侦察车的任务途中被苏联潜艇 Щ-209 号的一轮鱼雷齐射击伤(只有1米多深的吃水,真不知道苏联人是怎么做到的)后漏水沉没。


目前这条 MFP 残骸倒扣在44米深的海底,由于船舷很低,所以最浅的位置深度也深达42米。残骸除了船艏有一处不大的破损以外大部分完整,包括三个螺旋桨、舵片等等都保存的很好。笔者认为很难想象沉船上的破损是由鱼雷造成的,很有可能另有其他原因。


↑ 沉船的三具螺旋桨和舵片        来源:YouTube-Батаев Юрий


·       不明飞机潜点名称:Plane

一般认为这是一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初的几个月里被击落的苏军飞机。此处的海底深度为14米,有大量淤泥。由于这是一处最新发现的潜点,相信随着潜水员的进一步探索,未来我们将会了解到更多关于它的故事。


↑ 飞机的部分机身残骸        来源:divingsea.com.ua


·       水下博物馆“领袖廊”,潜点名称:Alley of Leaders

从1992年开始,克里米亚当地的一位潜水员弗拉基米尔·布罗门斯基(Владимир Броуменский)突发奇想想要建立一座水下博物馆。他搜集了大量苏联解体之后废弃的雕像和纪念物投入水中,并在之后的几年里不断扩大“收藏”的范围。如今经过海洋生物几十年的雕琢,这些水下雕塑已经融入了海洋环境,并且吸引了不少潜水员来访。



↑ “水下博物馆”的展品,由上至下:列宁、加加林、捷尔任斯基,和艾弗尔铁塔的模型        来源:keepcruisingworld.com


如果您能在本文最下方点击“在看”

或在朋友圈中分享本文

都将是对我们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关于打赏资金去向,请参考《“小宁的酱油工厂” 转载须知、打赏资金去向及联系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