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天台铃医文化”串雅民宿开业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3 10: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民间医学源远流长,此为前贤医家传于薪火所益,尤其是走方郎中(后称铃医),手摇铜铃,肩负药囊,无论寒冬腊月,酷暑炎夏,头顶烈日,风吹雨淋,戴着竹笠,奔走城乡、村寨,为百姓解除病痛疾苦。铃医此术起于扁鹊,后华佗、孙思邈等继之,故其所传诸法与“国医”少异。铃医之技多是师承口授,行规极严,有自己的一整套行话。解放后,铃医大多并入联合诊所,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铃医几近消失,但它为炎黄子孙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应就此埋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铃医有三技,即一“顶”,顶即吐;二“串”,串即泻;三“截”,截即止。用药有三个特点:一曰贱,药物不取贵重之品,应手运用;二曰验,下咽即能去病,治验神奇;三曰便,山林僻邑随处皆能采集,随遇随治。

自北宋时期设立了和剂药局以后,出现了坐堂医官,而铃医仍坚守原来的方式,走街穿巷行医。后来坐堂医官自认正统,极度鄙视走方郎中,认为其“游食江湖,货药吮舐,迹类丐,挟技劫病,贪利恣睢”。清代医家赵学敏,字恕轩,号依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他以为串铃医中不乏“颇有道理,不悖于古”之人,不可概而论之,并对其有“操技最神,而奏效甚捷”的高度评价。其和叔父赵柏云(著名铃医)合著的《串雅内外编》主要是对串铃医理论的系统总结,以使铃医亦能登大雅之堂之意,故名《串雅》,从此揭开了串铃医的千古之秘。

      愚姓季名定乾,现为浙江省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天台铃医文化)传承人,自幼目睹走方医张微诊先生(针灸)行医治病,耳闻其游走江湖轶事,甚为入迷,毕业后即随先生而习,先生说“有针无药非良医,有药无针亦非良医,必须针药合一”,愚此后奉为佳言,谨记于心。然笃学经典,仍有诸多不解之处,恰逢有缘遇到恩师陈学明(铃医),陈师通古博今,集象山派、东阳芦宅(上海柴家门槛)、黄岩派为一体,精通五卯、六抵、九顶、十三串、七十二截等走医之术。象山派先辈与钱塘铃医赵柏云为同门师兄弟,同治年间由齐公其福,师从象山派铃医学艺后传入,后传其女婿陈公曾松即恩师之父。

     愚定乾开此民宿并非以招财为目的,实乃是会聚医卜星相,琴棋书画,酿造茶食,歌咏武艺的各路神仙于一堂,共同交流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养生之道,不使随水流东海,永不复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