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第一期中国邮轮产业沙龙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成功举行。沙龙以“邮轮市场及政策研讨”为主题,汇聚了国内外邮轮行业顶尖专家,分析了全球邮轮市场的状况,解读了国内外邮轮产业政策,为中国邮轮市场的复航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本次沙龙由中船邮轮和VesselsValue联合主办,邀请了上海社会科学院、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中国船舶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的嘉宾参与,同时有近200位邮轮行业专家通过在线方式参与活动。 疫情对全球邮轮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邮轮资产估值方面,我们看到疫情期间邮轮价格跌去将近85%,随着邮轮活动增多、邮轮估值正在回暖。2020年全球邮轮出售达到了历史峰值,共成交了11艘邮轮,截至目前,2021年成交了5艘邮轮,仍处于历史的高位。全球邮轮规模在过去10年稳步增长,但是2020年几乎没有增长。在邮轮建造方面,我们看到了中国在邮轮产业上做出的努力和尝试,从2018年开始中国首次承接邮轮建造,并逐渐增多。欧洲在邮轮建造和配套方面出台了诸多扶持政策,比如政府为在本国建造的邮轮提供了船价80%的出口信用担保,可以成为中国邮轮发展的借鉴。 上海和海南在客源基础,基础设施及法律环境、周边水域环境上有很大的不同。上海要时不我待、结合实际、对标国际,一方面采取防疫特殊时期举措,创新政策,尽快开通海上游航线;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长三角区域沿海游。虽然我国海商法限制挂非五星红旗船舶从事沿海运输,但例外条款明确“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2020年1月交通部新修订的《国内水路运输管理规定》第四章规定“在拟经营的范围内,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者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允许外籍邮轮开展国内水路运输。上海应协同长三角地区邮轮港口城市,加快以中资方便旗为试点开展长三角沿海游尝试。 中资方便旗邮轮的航线具有政策依据,《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规定,在没有五星红旗邮轮经营相应航线的情形下,中资方便旗邮轮可以经行业主管部门的审批后经营沿海航线。中资方便旗沿海游的突破方向,首先应瞄准自由贸易试验区或者自由贸易港搞先行先试的政策探索。其次,未来建议考虑出台针对在中国本土建造的中资邮轮的特殊优惠政策。
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海工程技术大学教授 邱羚 从2015年开始我国陆续密集推出邮轮产业的扶持政策,涵盖邮轮建造配套及环保、中外资邮轮发展、邮轮市场及消费、邮轮全产业链发展等六个方面。政府对产业的扶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2018年及之前,逐步完善邮轮产业相关配套政策;2019年至疫情前,随着我国邮轮产业发展迈向高品质发展,相关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加大;2020年在特殊时期的疫情防控、管理、应对阶段;2021年开启全面纵深推出邮轮行业新政策的起点。我国邮轮政策尚存在制定主体协同发文率较低及地方发文较少,导致规划相对薄弱,政策匹配度不高;邮轮旅游政策限制性条款多;缺少前瞻性法规政策制定的目标和规划;邮轮政策的落实及改进制度不尽完善的问题。随着我国邮轮产业发展的不断探索实践,未来我国邮轮产业政策将迎来系统性创新,也将迎来优质的“邮轮”营商环境。 全球邮轮船队运力和建造产能正加速向中国转移。国际邮轮价格在疫情期间经历了巨幅波动,今年3月以来随着邮轮市场的活跃,邮轮的估值又重新回到了高位。在此期间国外邮轮公司大量出售低效益邮轮,本土邮轮公司则抓住了市场的机遇期收购二手邮轮,实现了逆势扩张。本土邮轮研发设计建造力量正在形成,特别是由中船邮轮研发设计、由外高桥建造的首艘大型邮轮将于2023年交付。依托在建项目,中船邮轮将形成工程总包能力,还将形成8-15万总吨级别邮轮产品的全覆盖。国内航线开发势在必行。目前困扰我国市场的主要问题是航线的开放。欧美主要邮轮市场已经恢复运营,我国内河游轮和西沙邮轮已经安全运营将近1年时间,未出现一起感染。我们有理由相信,从疫情防控角度来看,我国具备了在国内开展邮轮运营的基础和条件。国内海上游和沿海游的开发,是在国际航线开放前的必然选择。从政策角度来看,中资方便旗船舶开展国内航行具有法理依据,且在货运领域已有自贸区“沿海捎带业务”的实践。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大沿海航行权探索力度,适时推出中资邮轮沿海航行政策,促进我国邮轮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邮轮复航工作要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短期来看,有效实现邮轮“海上游”是邮轮产业发展的首要现实任务。要尽快重启市场是巩固我国邮轮产业十年发展成果的重要保障,以避免邮轮产业已积累的要素资源流失。现阶段我国疫情防控的最大风险来自外部输入,国内内河游轮业在疫情防控领域已具有成熟经验,“海上游”面向本土客源,具有可操作性和安全性。邮轮复航需要中资公司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有更大担当、更好基础、更高格局的中央企业先行先试、攻坚克难,引领中国邮轮产业复苏发展。
感谢嘉宾们的精彩发言,感谢所有在线参与沙龙的观众。同时对第一期中国邮轮产业沙龙成功举办表示祝贺。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行业资源和媒体平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形成邮轮文化、凝聚发展共识,着力推动本土邮轮生态体系的构建,共同促进中国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