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轮经济的产业链很长,和芯片产业一样,上海政府部门和企业需要利用这段时间结合自身优势,卡位更加核心、附加值高的环节,完成转型。因为种种原因,中国企业在上海主要参与的还是邮轮船票代理和口岸服务,技术和效益的含金量都不足。近几年以中船集团、招商局集团为代表的央企开始参与船舶设计、制造和装潢,甚至并购海外相关企业,这是很好的思路,但也存在门槛高、资产重、周期长的问题。上海拟可转变思路,发掘产业链上的其他黄金机会。
先讲船供。国际邮轮在上海补给上船的物资多为低货值的食品和酒店易耗品,高货值的物资主要在日本(福冈)和韩国(釜山)港口补给。上海作为亚洲第一邮轮港完全具备开展中转邮轮船供品国际保税区业务的能力,特别是可以抓紧复航前的时间窗口来完成相关政策和实施细则拟定,同时探索国内采购国际邮轮船供品出口退税,为提高高附加值船供品比例做出努力。
再说船员。国际邮轮中国船员的需求量每年在2万人左右,而从事船员招聘和人事服务的企业却基本不在上海(厦门、武汉、北京等地包揽了绝大多数业务)。上海若有行业领导小组,可以第一时间扶植船员人事服务企业,从招聘培训到派遣差旅等,这是一个服务业出口且产值和潜力巨大的市场;更可以将与本地中等/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合作作为国际邮轮上海复航的附属条件,一方面优化上海的职业教育和就业,一方面也推动邮轮行业人才的储备。
还有娱乐。国际邮轮的歌舞秀由集团总部统一编排,甚至连表演嘉宾都要远渡重洋而来,复航初期既不安全也不经济。上海的艺术人文、演出经纪本来就是世界一流,可以积极谋划与筹措演艺业从母港开始输出到国际邮轮上,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把中国文化中的价值和能量传递给世界。2021年6月1日,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期待在罗马出发的邮轮上以亭林方糕搭配意式咖啡,我们期待在迈阿密出发的邮轮上看到荟珍屋主的访谈,我们期待和各种肤色的游客来讨论《三体》和李子柒,我们期待更多中西文化融合发展的新案例。
邮轮是人民美好生活的载体,发展邮轮产业利国利民,也是上海打造世界一流航运中心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市场需求来看,我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正是邮轮产业继续爆发式成长的市场基础。行业目前的困难是暂时的,冰层之下希望正在萌动,全球邮轮产业重心东移时代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