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传奇夜店与精品酒店之后,他缔造的新世界叫艾迪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3 16: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旅游


酒店传奇接连写了立鼎世、丽晶、嘉佩乐和安达仕,这是第五篇,聊聊艾迪逊。


说实话,写这个系列文章费力不讨好,还容易招来一些公众号洗稿抄袭(之前已经发生过一次),但我还是喜欢写。


喜欢,就够了。


   东京即将于九月迎来日本第一家Edition酒店


近二十年后,当酒店控们期待日本终将迎来一家艾迪逊(Edition)酒店开业的时候,品牌创始人Ian Schrager也许还会时常想起临时结束度假,匆匆飞回纽约的那天。


  Edition品牌创立“铁三角”

那时还在度假中的Ian Schrager,接到了从自己才开业的Gramercy Park Hotel打开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酒店总经理的声音,“J.W Bill Marriott一行人要来参观我们的酒店。”


Ian Schrager的名声其实是从开夜店开始的。


Ian Schrager与Steve Rubell


1977年,Ian与好友Steve Rubell一起创立在纽约创立传奇夜店Studio 54,当时的美国刚刚结束越战,又随即闹出了水门事件,整个社会死气沉沉有如一潭死水。纽约,太饥渴的需要一家能够真正释放欲望、张扬个性的的夜店。


Andy Warhol, Calvin Klein, Brooke Shields and Steve Rubell


而这家夜店就是Studio 54。Steve Rubell充分利用他在大学期间就展现出来的社交天赋,使得Studio 54在开业之后就立吸引来了娱乐圈和时尚圈的大佬们。甚至当时风头正盛的女演员Bianca Jagger(她当时更为惹眼的身份是滚石乐队主场的妻子)把自己的生日派对都放在这里:在众人瞩目下,这位演艺圈女神骑着白马出现在舞池中央,光彩照人。


Bianca Jagger身骑白马出现在舞池


然而就在Studio 54风头无二的时候,两名创始人却因为逃税而入狱,几乎是一夜之间失去所有,Studio 54也因此不得不关停,连带着定格了三年里关于这家传奇夜店的所有记忆。两人出狱后,又神奇的在短时间内凭第二家夜店Palladium再次成为纽约的夜生活中心。而此时,他们还凭借一座老酒店改造成的Morgans Hotel进军酒店圈。


这家Morgans Hotel成为了boutique hotel(精品酒店)的开创之作,这一类酒店一反传统高端酒店的正式、华美,它体量精巧,客房充满了张扬个性的设计元素,却又不失一家好酒店的质感。


Morgans Hotel开业时的两人英气逼人


很可惜的是,由于业主打算把建筑改造成豪华公寓,Morgans Hotel在2017年关门。那天Ian还专门在自己的ins上发了一张酒店开业时的照片作为纪念。短短几行文字,是在怀念这个为他传奇酒店生涯写下开篇的地方,也是在怀念年轻时的第一位知己好友。Steve Rubell在1989年就英年早逝,没能见证他的大学老同学日后的成功。

Ian Schrager(左一)与Philippe Starck(中)

Morgans Hotel的成功使Ian Schrager看到了商机,他找来了在巴黎连续设计了几家大红大紫的夜店的年轻设计师Philippe Starck,并力邀他操刀设计同样是从老建筑改造而成的Royalton Hotel。

Royalton Hotel的公区设计

作为Starck在连续成功的夜店设计之后的第一间酒店作品,Royalton Hotel进一步拓宽了精品酒店的概念内涵:尽管是一家酒店,公区的白色沙发和造型前卫的高脚桌在分割出了一片片在暖色光笼罩下引人休憩、交流的舒适空间,而旁边的走道铺以蓝色的地毯,产生了鲜明的反差。整个空间轻快活泼,一反传统酒店的沉稳与守旧。这时候人们才逐渐意识见到,酒店并不只是用来住人的,它亦可以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交空间。

Paramount Hotel的先锋设计

刚回到巴黎不久的Starck没有休息太久。已经开酒店上瘾的Ian Schrager在电话里告诉他自己还打算再开一家新酒店——它就是Paramount Hotel。这个项目依旧是老建筑的翻新,Ian的超前概念和Starck的天才灵感再次奏效,也直接使得二人在酒店圈站稳了脚跟。

Rockwell Group设计的W New York

然而真正把精品酒店做成世界级的网红产品的却不是Ian Schrager,而是喜达屋集团——他们在90年代末开创性的开始打造W酒店品牌,并把这样的一种代表当地年轻一代审美潮流的酒店品牌做成了真正的连锁店。Ian Schrager数次在采访中表示了对W酒店的嗤之以鼻,并暗示他们偷走了自己的计划。

而在世纪之交,当时还没有收购喜达屋的万豪酒店也在经历转型的痛苦期,他们也认识到酒店的消费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如果还一直沉迷在自己的大车店世界里,他们的市场将会不断被风头正盛的喜达屋蚕食。于是万豪CEO JW Marriott Jr.听从当时还是高管的Arne Sorenson建议,专程前去考察Ian新开的酒店。

这次会面之后,双方就确定了合作的计划。2007年,万豪对外宣布将和精品酒店教父Ian Schrager联手打造一个新的“生活方式”酒店品牌——品牌的名字在日后才得以公布——它就是Edition,中国市场里称作艾迪逊。


当万豪与Ian Schrager宣布合作的时候,《华尔街日报》为首的一些主流媒体对此充满了质疑,甚至在文章标题直接称这是次“奇怪的合作”。然而做任何事都“毫无保留”的万豪老先生(这也是他自传的名字)和永远能读懂当下年轻人审美倾向的鬼才Ian Schrager都知道,这次合作将是一次至关重要的互相成就。

2013年Ian与雅布二人组接受Surface杂志采访

在多年运营酒店的经验中,Ian Schrager不仅受益于早年间成功运营夜店的经验,更是一名出色的学习者——他是个逆商极高的、真正的勤学型天才。在他刚接触精品酒店的时候,每天都会花大量时间阅读建筑和设计类专业书籍,这种深厚的积淀也使得他在日后能够招徕许多大牌设计师的青睐。为了给Edition酒店一次隆重的起步,Ian Schrager物色来了正在通往酒店设计巅峰的Yabu Pushelberg(被中国设计圈亲切的简称雅布或者YP)。

雅布一出场就打包拿下拿下了三家Edition酒店的设计权(夏威夷、伦敦、迈阿密),他们为Edition设计风格的界定做出了无可取代的贡献,而第五家开业的纽约Edition则由早已成名的Rockwell Group打造。当我们回看Edition的早期设计师的选择和布局时就不难发现,这其实是直接对喜达屋依靠W已经建立起来的极简时尚设计秩序的公开叫板——Rockwell Group与雅布,正是初代W酒店的设计者。


精密的布局却抵不过时运不济,经济下滑外加业主作妖使得Edition在起步阶段坎坷不断。刚开始的两家酒店分别设在夏威夷和伊斯坦布尔,却先后由于业主方在运营层面的强势干预而使得Edition的牌子都没挂稳就被摘去。开门之作的接连夭折使得本就不看好这次合作的人们对Edition的发展之路更加充满质疑。

最终摘牌的Waikiki Edition以白色系+木材+暧昧光影俨然勾勒出品牌轮廓

但之后开业的伦敦和迈阿密Edition酒店,将无疑成为质疑者的大型打脸现场——有幸的是,这两家Edition也是我最早住过的两家Edition酒店,作为住客来讲,它们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先是2013年开业的伦敦Edition,这间酒店是雅布在伦敦的第一家完整的酒店设计项目,也标志着Ian Schrager在15年后首次来到伦敦。酒店基于一座格鲁吉亚风格的古典建筑改造,其前身酒店Berners Hotel在20世纪就备受追捧,Edition保留了复古的建筑外沿,却对内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人一进大门就会被扑面而来的现代时尚气息所包围。




酒店的大堂空间强调社交,传统的酒店前台被弱化到了侧面,极简的陈设一改传统酒店前台的冗繁,而前台后墙面上的一副挂毯画则取材于希腊神话中的剧情,点染了办理入住时的艺术氛围。


而酒店的客房则有以巧克力色和白色作为主色调,大量起用木材家居和墙面,定义了Edition客房的家族基调。光洁的墙面上选取了艺术家的画作作为些许点缀,办公桌、床头柜全部由最简洁的线条呈现,标志性的毛毯、Edition的专属报纸、黑色的铅笔、电话和黑白色的速记本、纯黑色的房卡等细节也都成为后来Edition酒店的必备元素。


当然了,入住时最震撼人心的场景应该还是在酒店一楼的西餐厅,四面墙壁上挂满了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画作或者摄影作品,作品墙上则是精美的乳白色石灰岩浮雕,在艺术品的中间又自然的嵌入进恍如私人收藏的在迷人背景光下闪亮的酒柜,一瞬间让人已经感受到了来自英伦的那种高贵和典雅。伦敦Edition出手便将那种穿插着贵族式的复古情怀的现代时尚,巧妙的通过酒店这样一种在伦敦早已是古典式服务项目的场所传达出来。



不过这也不是一家完美的酒店,基础房型的面积显得局促而且通常没有景观,要想打卡的话建议至少住到露台套房,步出式露台上可以远眺伦敦眼,在寸土寸金的英伦能在酒店客房中有一片室外空间,也是极为难得。


而远在美国,稍晚开业的迈阿密南沙滩迈阿密的Edition酒店则在保留了酒店品牌必要的一致性的基础上,做出了许多颠覆性的设计,也是我个人心目中最独特的一家Edition。




酒店建筑通体白色,就连酒店的门童、餐厅的服务生的制服也是全身白色,视觉上具有极高的一致性。住过这家酒店的人,几乎都会对它的大堂产生深刻的印象:也许你在网上见过这家酒店大堂的效果渲染图/精修照片,但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这不是P出来的效果,即使是几年前拿着手机拍下来,它也是那么迷人。

夜色下,大堂空间里绿植交错,高低有致的烛台点起星星灯火,落地灯的打照下纯白的天花板树影婀娜,配上Le Labo为Edition特调的香氛,整个空间里散发的都是荷尔蒙的味道,走进来就想直奔泳池或者地下一层的那间隐秘的酒吧。


没有儿童的嬉闹,没有网红的闪光灯,只有隐去了身份的客人或三三两两或独来独往。如果此时再挪步到酒店的室外泳池,更是会被那种情趣却不艳俗的气氛彻底俘获。



作为度假酒店,Edition并没有像人想象中那样高冷不可亲近,入住的时候也会给每位客人带来冰敷毛巾和特调的欢迎饮料,而且连房卡也特意用了更为亲切素净的纯白色。


雅布在迈阿密Edition的客房空间上极为克制,并没有像在伦敦和最新的时代广场Edition那样突出艺术气息,但你依旧能从木质的大量运用和丰富的白色元素中感受到Edition的专属基因。

借着伦敦与迈阿密两家Edition的成功开业,雅布依照着Ian Schrager的思路,分别打造了两款风格截然不同却又有着相同基因的“样板”作品。伦敦分号模糊了古典高雅与现代时尚之间的界限,无论是客房还是公区都能找到新与旧的交融和碰撞;而迈阿密分号则模糊了酒店与夜店、室内与室外之间的界限,从白天到夜晚,酒店大堂从高冷的女神变装为性感的女郎,昼夜的交替间伴随着格调的切换。

也难怪老爷子这么形容Edition的创始动机:“人们不会去追求衍生物,而是想要真真实实的(原创的)东西,它就是Edition。” 言语中,让人仿佛看到当年那个和Steve Rubell一起凭借Studio 54叱咤风云的夜店小子。

之后Edition也在纽约、三亚、上海、巴塞罗那等重要城市布局,最近更是接连迎来了西好莱坞(我很喜欢这家的设计,有机会再单独说)、时代广场和东京的重磅级分号。有些人觉得Edition清一色都是“那个调调”,没了特点,这其实更多是因为这个品牌的基因做的实在太一致,以至于不细心的人往往会忽略了每家分店里的个性呈现。


Edition: a new generation of luxury

按照发展计划,全球将会有100家左右的Edition酒店,这对于生活方式类的酒店品牌来说,实在是个不小的野心。

可谁叫这是从不认输的Ian Schrager和从不保留的JW Marriott联手的结晶呢?

(如果不过瘾,请右下角点赞和在看,我会视情况带来Edition的更多
原创文章

-完-


多一个关注,多一些精彩

请在后台回复“群”,
立即加入读者交流群来一起学习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