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村临近淇河,风景好;村里还有冰臼、溶洞、石头房,景点多。一到周末,来村里玩的人可多了!”6月1日,淇滨区上峪乡白龙庙村,在树下纳凉的村民马建亭告诉记者。 白龙庙村因村北山冈上的白龙庙而得名。除了这座寺庙,村里的石头房、石板路,村边河道里距今二三百万年前形成的冰川遗迹——冰臼、溶洞及有600年历史的古戏楼,让这个村子拥有了厚重的历史感,成功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该村依托这些优势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等设施完善,绿化美化工程齐头并进,村民热情好客,游客络绎不绝。 △白龙庙(资料图) 盘点白龙庙村景点,得从自然景观说起。白龙庙村村北是淇河河道,河中有一座修建于1967年的大坝。
河床中有很多大小各异、深浅不一的坑,那是距今二三百万年前的第四纪早期古冰川作用形成的冰川遗迹——冰臼,它们有圆形、椭圆形、花瓣形,小的如脸盆,大的如水缸,其中最大的一个直径有七八米。 △白龙庙村的冰川遗迹——冰臼
“我记得小时候,大家家里都没有电扇,一到夏天,小孩儿都到河里游泳避暑,大人们也是晚饭后在河边纳凉到八九点才回家休息。”今年34岁的马文清从小在这个村庄长大,在他的记忆里,深一些的冰臼像一个个洗澡桶,里面经常存着不少水,天热的时候泡在里面特别舒服。
大坝旁还有一个溶洞,深约400米,常年恒温,冬暖夏凉,曾经也是村民夏天纳凉的好去处。洞口不足半米宽,洞内有高有低,蜿蜒曲折。
“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好这个溶洞,早在2005年乡里就拨款增加了护栏和台阶,提高安全性。”白龙庙村党支部委员郭喜花介绍,这个溶洞是天然形成的,每到周末,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感受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淇河河道围绕在村子外侧,在村子里还有一条从淇县流淌而来的泉水,贯穿村子,每逢下雨,干渴的小河便被蓄得满满当当,时而飘起一层薄雾,在村里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白龙庙庙门对面是一座古戏楼,与白龙庙的历史一样久远。戏楼台基高1.33米,为青石所砌,戏台宽6.2米,进深8.6米。分前后台,前台为卷棚顶,后台为硬山顶,两顶相连,前后相通。 △古戏楼(资料图) 戏楼前台的檐下有4根青石方柱,上面刻有两副对联:“世务总空何必以虚为实,人情无定不妨借假作真”“盍往观乎父老闲来消白昼,亦既见止儿童归去话黄昏”。郭喜花说,古戏楼这4根柱子都是从4公里外的老望岩村抬来的,因为那里的石头好刻字,现在老望岩还留有采石坑。
“每年的二月二和十月初七村里有集会,都有戏班子在这里唱戏,一唱就是三天。”村民牛改英回忆道,过去农村娱乐设施少,大家都喜欢听戏,尤其是家里的孩子们一听说戏楼这儿有戏,每天早早地就搬着凳子来等了。平日里,戏楼也没闲着,一直是孩子们玩捉迷藏的好去处。
如今,这座戏楼因戏台面积较小,加上古戏楼需要保护,戏班子便改在古戏楼东侧的空地上唱戏了。 “这座古戏楼是淇滨区辖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戏楼建筑之一,对研究和探讨古代戏曲文化艺术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白龙庙村党支部书记马新文说,早在1992年,原郊区人民政府就将古戏楼列为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村子东头有一条沟渠,旁边是一棵有600年树龄的皂角树,每逢花期,树枝上挂满了淡黄色的花,引来不少蜜蜂,好不热闹。
“这棵皂角树在我们村可出名了,大家都把它当成愿望树,有啥事都来给它讲讲。”80岁的村民付改枝家就住在皂角树旁的房子里,每到周末就会看到游客来这里游玩,不时会有人在皂角树下拍照留念。 △白龙庙村景色优美
付改枝家里也有一间石头房。“从我嫁到这儿,家里就有这间石头房,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年了。”付改枝介绍,村民家里都有石头房,有平房、两层楼、三层楼,各式各样。随着村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大部分村民在石头房旁边盖了新房子,将石头房给后人留作纪念,或将石头房进行翻修,提高房子的保暖性、安全性。
白龙庙、石头房、冰臼、溶洞……这一个个历史悠久的建筑和景观让村里看到了商机,2018年,该村通过“党建+旅游+扶贫”的模式,引进由河南五号山谷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实施的白龙庙村五号山谷民宿旅游开发项目,发展民宿旅游,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白龙庙村五号山谷民宿项目一期共改造民宿院落18个,还修建了游泳池、酒吧及其他配套基础设施。图为该项目的无边泳池。新华网发(张为涛 摄)
“白龙庙村五号山谷民宿项目一期共改造民宿院落18个,还修建了游泳池、酒吧及其他配套设施。”马新文说,目前,村里已经收到第一年的分红10万元。今年计划启动项目二期、三期建设,对该村剩余院落进行改造。 “白龙庙村原有11户贫困户,如今仅剩1户了。”马新文说,项目建设时,村里劳动力通过就近务工增加收入;项目建成后,贫困户在民宿内当起了保安、服务员。村里要把乡村旅游与建设美丽乡村结合起来,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起来,在守护绿水青山中实现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