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屡次站在舆论风口浪尖的国泰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泰航空”),跌跌荡荡的走过了2020。3月10日,国泰航空公布2020年全年业绩报告,再次让业内跌破眼镜。这次不是已在预料之内的亏损状况,而是亏损的数字金额,太吓人。。。
根据公告,报告期内该集团实现营收469.34亿港元,同比下滑56.1%;股东应占亏损216.48亿港元,亏损折合人民币181.58亿元,这个亏损金额已经远远超过了规模体量比国泰航空大很多的国航、东航以及南航。
其实在2020年疫情开始,国泰已经积极的在筹钱。
4月份,以7亿美元卖出6架B777,获得资金54亿港元。
6月份,向港府以及太古、国航、卡塔尔航空等股东筹资420亿港元。
2020年,收到全球各地政府疫情支援26.89亿元港元。
2021年2月,发行67.4亿港元的可转换债券。
并且,众所周知的,2020年10月21日,国泰航空公司宣布关闭旗下的全资附属公司——国泰港龙航空(KA)。自此,港龙航空真正的成为了历史,令人扼腕不已。
同时,2020年6月,国泰航空还发布了一份总金额达390亿港元的资本重组计划,包括可在取得必要股东批准的前提下,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行195亿港元的优先股及分离认股权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向国泰航空提供78亿港元的过渡性贷款,并可实时提取使用等。而仅仅几个月后,国泰方面又披露了另一份更大力度的企业重组方案,并削减集团8500个、24%的职位以求“止血”。
但是,显然,补不上那个漏洞。媒体报导,仅半年多的功夫,国泰集团已用掉了约215亿港元,其中:
目前,国泰航空每个月消耗的现金仍然高达13亿元至19亿元港元。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跟很多去年因疫情由盈转亏的公司不同,对于国泰而言,早在疫情前这家老牌航企就已经是内外交困,中转地位的下降、国际航线的收缩均挤压着它的生存空间。也正因此,虽有得到政府救济,但国泰更需找到自己的生存途径。
民航高级经济师王疆民分析,疫情给了国泰航空重重的一击,但早在疫情前,这家航企就已经“出了问题”。他指出,国泰航空此前的最大优势就是中转中心的地理位置,但随着各航企逐步开通直航,这一优势已越来越小;同时,低成本航司的快速发展也不断挤压着国泰的生存空间。
王疆民还认为,缩减航班和裁员虽能止“一时之痛”,但从长远来看,人员和设备的不足很可能拖累国泰航空未来的复苏进度,“从目前的情况看,国泰航空的货运业务还是有一定优势,配套设施、国际航线方面的资源都是其进一步发展货运的基础。不过近期不少航空公司均加大了货运的投入力度,还有航空公司改装或直接购入货运飞机,市场竞争加剧。国泰航空还是需要找到更多的盈利模式和空间,才能逐渐恢复元气”。
国泰港龙集团主席贺以礼称,2020年是国泰航空逾70年历史中最具挑战的一年。为进行自救,该公司除了在去年6月宣布了一项涉及390亿港元的资本重组计划外,还于同年10月宣布了一项企业重组计划。
国泰港龙集团主席贺以礼 (网络图)
根据此次发布的数据,国泰2020年全年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为216亿港元,由盈转亏。客运方面,国泰在公告中称,受疫情影响,去年的客运收益仅为2019年的二至三成。其中,国泰航空及国泰港龙航空客运营收为113亿港元,与2019年相比下降84.3%。
国泰方面表示,“由于需求处于历史最低点,公司大幅缩减了客运航班。在202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国泰的可载客量始终维持在10%以下,运载的乘客量较2019年减少86.9%”。
国泰航空还提到,公司的货运业务虽然受可载货量缩减的影响,但整体业绩还是相对较好。2020年,国泰航空及国泰港龙航空的货运收益为245.73亿港元,较2019年增长16.2%,成本方面,燃油成本较2019年减少了62.8%,为180.68亿港元。
对于航空业的前景,贺以礼分析称,预计2021年整体提供的可载客量将低于50%。而公司则将继续实施保留现金的措施,高级管理层的减薪措施也将继续推行。他进一步表示,目前公司已要求所有驻港地勤员工及许多驻外地员工在2021年上半年参与第三轮特别休假计划,已有超过80%的员工表示支持。
对于国泰航空的未来,形势真的已经很严重,就像很多业内专业人士分析的,赤裸裸的数据已经无法让人盲目自信,也不能只倚赖政府、外界提供经济扶持,而是国泰航空需要自己找到真正可行的自救途径。
来源:北京商报、民航之翼、网络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