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好几个礼拜,断断续续读了《瓦尔登湖》,这本书的作者是梭罗,主要纪录他隐居山林、居住在瓦尔登湖两年多的生活点滴。梭罗以一种社会实验的心态,实践自己简单生活的理想,并从中体会生活与生存的差异、人生哲理、以及大自然的美丽。梭罗称瓦尔登湖为“神的一滴”,他每天都坐在湖畔,坐在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他在想什么呢?想“浅浅的一层溪水流逝了,但永恒留在了原处”,想“我们为今生创造家园,为来生建造墓穴”,还是想“瓦尔登湖最深隐的泉眼在他的哲思之上”?
“房子是有形的家,而家则是无形的房子。”不知道是译者有心还是原文如此,我并没有去特别追究过。土地及房屋究竟是奢侈品还是消耗品?抑或是投资客用来交易的筹码?在百余年后的现代,资本、功利主义发展更加猖獗,如果随着世俗的价值观,贸然购买价大于质的房屋,人们的安身之地最终却成为葬送自己未来的棺材。价格与价值在不同人的心中都有所不同,因为每个人对某件事物的看法、需求程度都不一;但是价格却鲜少有很巨大的波动,因为那是商人们用来控制自己利益的工具。但又有多少人能追寻自己内心的价值,不受外在价格的影响呢?
“生活简单看似简单,但文明的恶果却是无所不在,因为人人都在竞争奢华。”工作为了生活,还是生活为了工作,一直都是人们考虑的主要课题。梭罗那个年代仅需打打零工、偶尔放任式的种一点农作物、不时到湖边垂钓,在瓦尔登湖的基本生活需求无虞,还能有剩余的金钱可用来添购日用品、书籍。梭罗自己搭建的小屋内一贫如洗,但是却能活得自由自在,还兼起了测量员等不给薪的义工。现代人拥有的太多却舍不得割舍,为了满足自己过多的欲望而花费掉更多更珍贵的东西。整日汲汲于工作赚钱,要嘛就是辛苦了一辈子,把自己累死,但什么也没有;要嘛就是钱太多,把自己吃的脑满肠肥而病死,实是一大讽刺。大多数人,仅仅因为无知和误导,要应对的是虚假的忧虑,无穷无尽的欲望,因此采撷不到甜美饱满的生命果实。
“所谓美,是来自内心的吶喊,而非外在的装饰。”时下的媒体,早已将“美”的概念形象化,并强行灌输这些样板在每个人的心里,什么才是“美”的标准、什么才是会被大家普遍接受的“美”?不可否认的,在人与人之间来往的时候,外表的第一印象总是决定了一开始相处的态度,但是内在的智慧与品格却影响人的一生。人的美貌,不过是父母在随机的巧合下赋予的,时间终究会将其消耗殆尽,但时间并不会改变你所做过的一言一行。这就也是“变”与“不变”之间的差异,凡人都在追逐随时都在变动事物,而智者则在追求恒常不变的真理。
人们总是拥有了过多的资源,这些资源最终不过是通往生命真谛的藩篱。这是人类天性的贪婪使然,当我们将繁复的外壳一层层褪去后,剩下最基本的需求是什么?当生命像溪水一样很快流逝,是否能坦然地说出:“我走了,留下了一切,却带走了此地的风景。孑然一身,却又无比富足。”文/申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