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秧纪录扶持计划|《呼吸之间》:中国首位女性潜水世界冠军的生命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 19: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和多强大的内心,

才能够独自下潜的大海的深渊里。

又是对生命多大的渴望,

才能够足够支撑着他们平安返回水面。”


 01 

 纪录片提案介绍


呼吸之间  Inspirare

中国、加拿大 China, Canada 


导演 Director │ 康宇琪 KANG Yu-qi 

制片 Producer │ 曹曦 CAO Xi 

制片 Producer │ Dana KALMEY 


《呼吸之间》带我们共同见证中国首位女性自由潜水冠军陆文 婕挑战自我极限的过程,她将进入深海深处,完成她从未达到 过的壮举——在 2020 年的世界比赛中自由下潜到 90 米。明年,在巴哈马深度赛—这个让她第一次感受到死亡的赛场,她将在这里战胜自己心理的阴影,并创造新的纪录。随着每次的呼吸和随后的深度下潜, 她都面临着可能无法再次回到水面的危险。这一次她能成功地回到水面吗?



 02 

 主创分享


 

 导演 

康宇琪

蒙古族青年女导演,毕业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并获得该学院最高奖项「宝拉・罗德斯纪念卓越成就奖」。处女长 篇作《小智慧》(2017)获加拿大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最佳纪录长片、纽约纪录片电影节评委会最高奖视角大奖、法 兰克福金树国际纪录片节最佳摄影、尼泊尔国际电影节最佳长篇大奖。她个人亦被加拿大导演协会提名为年度最佳 新导演,并入选多伦多电影节天才训练营和纽约纪录片电影节评选的「40 under 40」名单。

关于《呼吸之间》

微观映像:您是如何了解到陆文婕的故事,是什么契机开始产生拍摄她的想法?


康宇琪:我很多年前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个很多人转发的视频叫“Ocean Gravity”。那是一个三分钟的短视频,里面有一个人在没有任何潜水设备的情况下在海底随着暗流飘,他身体像婴儿一样蜷缩着被周围广阔的大海包围。那个画面给我的震撼感觉就算过了这么多年都记忆犹新。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一种运动叫自由潜水。


2018年底的时候,我终于做完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纪录片。整个制作过程用了三年,当时我有一种身心俱疲的感觉,于是,我就自己去了泰国,想给自己放个假,顺便完成一件自己二十岁愿望清单里的事,报名参加了一个月的自由潜水集训营。

《呼吸之间》剧照


在不断的通过自由潜水训练里,我很快意识到自由潜水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极限运动。相反,自由潜水更像是一种禅修,它更着重的是从内心到身体的不断打磨和挑战,从而最后达到高度的身心合一。这一点让我非常受启发,于是我就萌生了拍一个关于自由潜水故事的想法。


记得我有一次终于下潜到水下30米左右的距离,那次的体验对我来说非常可怕和难忘。然而30,40米对很多非职业和半职业潜水员并不是什么挑战,要知道世界级潜水员挑战深度都至少在70,80米以上。对于他们来说,每一次深潜挑战,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成为他们最后一次下潜。


在亲身经历了这么入门级自由潜水的魔鬼考验后,我对想要去探索和了解职业自由潜水运动员的世界产生了强大的欲望。有了故事的着重点,我很快了解到咱们中国就有一名很厉害的女潜水员,陆文婕。她不仅是自由潜水的世界冠军,更是一个北大生物系的高材生,一个药理学的博士。


我觉得纪录片里的人物是电影的灵魂,而作为纪录片导演,我寻找的人物是我自身可以找到情感,理念,价值观链接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够有把握和信心,展现出一个能让观众产生共情的故事。记得我和陆文婕第一次见面,我们从下午一直聊到晚上餐厅打烊。除了自由潜水,电影,我们更多聊的是生活里的经历和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除去她身上世界冠军,女博士这些标签,她是一个每天都在努力生活的中国现代女性。她对待工作认真,她经济独立,她坚强却也敏感,在自己坚持的事情上,有着十头牛也拉不回来的毅力。那时,我心里很确定,我找到了这个电影的灵魂。


陆文婕图片


微观映像:呼吸之间以一个极限挑战故事作为主轴,也是一个追求独立,克服障碍和困难的成长故事。拍摄的过程对您的现实生活有产生什么影响么?


康宇琪:生活本身可能就是一个在不断考验我们的过程吧。不管你是一岁的小孩还是九十岁的老太太,我们每天一起来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考验等着我们去翻越。在拍摄过程里,陆文婕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因为她在面对生活出其不意的各种挑战时,总能特别积极地去应对。


今年我们原计划从一月份开始拍摄,这中间有好几次东南亚的海底拍摄行程,但因为疫情全部都临时取消了。因为我是从2019年5月份才确定下这个电影初步的想法,然后9月份就开拍了。项目启动时我们还没有融到资金,开拍阶段的现金流非常紧凑,然后突如其来的疫情又把原来的计划都打乱了,很多已经预支的开销都没法追回,这些让我想一头栽倒在床上不起来。


反而,当时被滞留在东南亚要四处流浪的陆文婕却一直在积极的想办法,解决问题。记得我们有一程缅甸海域的拍摄,当时已经被告知不能入境了,但她就是在最后一刻还在努力想办法。她的这种能量带动了我的消极,所以之后我和我的摄影师张杨珉鸣一起去了柬埔寨和陆文婕汇合。


陆文婕潜水照片


在那段时间,我们很少拿起过摄影机,去掉了这种拍摄者与被拍者的身份。我们是同一个大时代下成长的女性,生活里有差不多的困扰,职场上也遇到过差不多的挫折,在面对一波又一波疫情的消息时,我们是相互在异国他乡的支持,这反而成了纪录片拍摄过程里难得又珍贵的时刻。


上周我和陆文婕聊天,从2019年认识到现在,我们都感受到了对方这一年里的成长。我觉得这就是在拍摄呼吸之间过程里,和对我生活带来的改变。因为未来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新的挑战,我所能做的就是比从前更积极的去面对他们。


微观映像:国际化的制作团队有为您在讲述这个中国故事提供一些新的启发或思路?


康宇琪:电影制作过程必不可少的是团队的协作。没有特别把文化背景,工作背景作为主要合作的原因,我觉得融洽团结的制作团队,是可以激发出每个人的潜力的,就好像是把每个人的力量和强项凝成了一股绳。


制作团队中,曹曦制片是唯一的男性。制片戴娜.卡米,张苡芊,包括摄影师张杨珉鸣,我们几个女性刚好又和陆文婕年龄相仿,在合作的过程里,大家都很放松。有些夜深人静的时候,大家除了就项目本身的交流更会讲到自己的生活,家庭和成长等。其实我们这个年龄阶段在生活工作里遇到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规划和想法,都是非常相似的。

陆文婕与张杨珉鸣,吴哥窟,2020


这让我更深刻的意识到对于二,三十岁的女性来说,能够在自己生活里把握自主权是需要克服很多困难的。这也是我很希望通过呼吸之间可以展现给观众的一部分。同时做为一个中国女性,我也遭受过很多在国内,国外对于中国女性,或者说亚洲女性的刻板印象和偏见。


所以这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我希望把《呼吸之间》带给更多不同文化的观众。在全球化的当下,我们是需要有更多这样普通话的题材,黄皮肤的女性人物出现在观众视野里。作为一个媒体工作者,我很希望能够通过的我个人作品来为这几年女性力量的崛起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之后我也重新开始更积极地推动这个项目,很快我们接到了Hotdocs的通知,我们的项目获得了Crosscurrent基金。大概同一时间我也参加了Tribeca基金的终选,一个星期以后得知我们得到了他们的All Access基金。然后月底我们得到了First青年电影节纪录片实验室终选的面试机会,并在最后取得了这个重要和难得的扶持机会。现在2020年过了一大半,我们在线上参加了很多个创投会,也得到了很多鼓励和正面的评价。作为电影人,这段经历给了我难得的机会,停下来,去学习,去成长。


《呼吸之间》剧照


微观映像:最近有观察到哪几部成功走入国际纪录片市场的华语题材纪录片么?


康宇琪:我觉得国际化是一个相对的定义,其实一直以来都有非常优秀的华语题材纪录片在国际影展上出现。比如几年前,王兵导演的《死灵魂》,一部八个半小时的纪录片在戛纳电影节上放映,这可能是未来很多年都不可能有导演做到的。同时近几年国内也有很多部优秀的纪录片打破了传统受众群,在全国上映的,我觉得他们都是成功的华语纪录片。


对于一部非英语影片从影展走出,到发行,都会面对同样一个瓶颈。之前有非常有经验和口碑的国际发行商和我说,们基本不会考虑收购非英语的影片,因为受众群太小。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很多时候无关乎影片本身的质量。但同时,我觉得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随着新媒体和各地平台的发展,观众对多元文化的接纳程度也越来越大,需求也越来越多。


记得2018年在多伦多天才训练营里看了《迦百农》,当时训练营里一半的小伙伴都在放映过程里哭倒在座位上,包括我。之后下来,和导演聊到国际发行上遇到的问题,我才知道《迦百农》因为非英语影片和片长的原因发行并不理想。可是之后《迦百农》在中国上映了,还取得了40多亿的票房。同时,我记得在Tribeca看到《蜂蜜之地》,影片到最后现场的观众竟然开始情不自禁的随着主角欢呼和鼓掌。可想而知,《蜂蜜之地》之后在全球发行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我觉得在这些影片里,共同的点是他们都找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和共情性,这是超越文化和语言的链接。他们对我来说都是成功的国际化影片。


 

 制片人 

曹曦

曹曦,青年制片人、导演。作品入围世界各大电影节并斩获多项大奖。参与了纪录长片《小智慧》、纪录长片《OINK》(BBC),剧情长篇《在码头》、《日夜江河》等影片的制作与宣发工作。新开发剧情长片项目《何处惹尘埃》、《沸腾》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投、FIRST青年电影展创投、重庆青年影展创投,并在上影节获得腾讯影业现金奖、重庆青年影展获特别推荐项目奖。

关于《呼吸之间》

微观映像:今年刚好遇到疫情,《呼吸之间》这部影片现在的拍摄状况怎么样?


曹曦:现在影片临的问题都差不多,因为疫情影响拍摄,什么时候能拍,这个也是资方关注的问题。导演康宇琪现在在加拿大,如果必要可能我们会在美国直接找个团队,和纽约的制片人一起接着拍摄。我们也在沟通一些北美和欧洲的销售代理和发行资源,最后怎么发行可能需要中后期来评估,只是我们前期拍摄会更往海外发行和商业潜力上靠。不过这部片子重心基本上还在国内,一方面兼顾国际影展,另一方面在国内能够进院线,产生一些影响力。


微观映像:《呼吸之间》得到了翠贝卡电影节、Hot Docs等多个国际电影节的关注,你觉得提案哪些地方吸引了国际市场的决策人?


曹曦第一,我们整个团队是比较国际化的,现在有一个和我搭档的美国制片,计划将邀请一个加拿大的联合制片或者执行制片,因为要申请加拿大国家电影局和加拿大地区的基金,要求团队的拍摄或后期预算的部分要花在加拿大,有一定的限制。而且,加拿大也有很多优秀的制片团队和公司,我们也在沟通。


第二,体育竞技类的纪录片作品比较讨巧,没有太多的地域限制和文化理解上的偏差。整体来说体育类的作品有商业性,马上又是冬奥会和奥运会,体育题材会是一个热点,同时,我们也不是做一个纯竞技类的作品,刚好陆文婕是一个亚裔女性,结合女性和体育竞技的题材,一方面有议题,一方面有商业性的看点,最近全球范围内⼥性题材也是热点之⼀。


微观映像:那华语题材的纪录片做国际发行的前期策划时,还需要注意哪些因素?


曹曦在前期策划的时候要考虑好走影展路线,还是商业化和院线。走影展就想办法把主题拍得更深一些,先不用去考虑观众会不会买账的问题,更多是控制好整部片子的预算,找一些艺术方向的投资方和电视台。


如果是要上院线,除了考虑国内过审和商业性的问题,也要考虑资方背景等比较复杂的因素,比如资方是不是专业的院线投资公司,有没有院线发行经验。国内和海外的院线发行还是有明显的差别,例如北美上映的影片更偏好英语的对白;欧洲的纪录片拍摄风格会比较独立,而北美的纪录片更加产业化,除了要求题材深度之外,还有画面上有很高的要求。


据我观察,发展得比较好的项目前期都做过很多铺垫,比如孙扬的《时光机》在国际市场走得很好,他们在项目进了圣丹斯和翠贝卡的市场。国内有很多质量很好的纪录片,但因为是华语题材,一开始在欧洲和北美的曝光率不够,导致最后没有发展得很好。特别是做纪录片,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在每个阶段都可以申请一些基金或创投,每个机构偏好的注资时间段不一样,一定要做好长线的准备。


《时光机》剧照


微观映像:对于比较年轻的纪录片导演,在国际参展层面您会提出什么建议?


曹曦:我觉得青年导演的话,特别是处女作品,还是希望说鼓励继续拍摄。前期的拍摄可能要拍出50%以上的素材,有一个中长版本的东西给创投的决策人看,没办法像一些已经有知名度的导演,可以靠几分钟的片花和提案。如果第一部作品比较有潜力,那么第二部作品可能会好推一些。《呼吸之间》的提案比较顺利,有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团队上一部片子《小智慧》在比较顶尖的影展上拿了奖项,我们的团队也有一定的曝光量。


像一些独立纪录片导演,只是自己感兴趣,然后花几年时间去拍,不在乎其他制片需求,我个人觉得是比较艰辛的状况。特别是对年轻的导演来说,选片人对你和你的项目都不了解,裸投一个项目入选几率很低,除非你的项目非常出彩。部分影展选片人还是会把对你和你的团队的熟悉程度也作为一个参考。


纪录片和剧情片不一样,不确定的因素很多。剧情片的剧本是核心,但是纪录片很早期的策划只是一个想法和方向,具体评估要考虑片子选题,还会考虑团队有没有能力完成这个项 目。对于这种情况,我觉得导演可以尝试找资深的监制或制片一起合作。电影节和创投会除了有融资和提前曝光的作用外,还可以找合作伙伴,这个环境也对制片人和导演做了一部分筛选。我和康导就是在釜山电影节上认识的。


制片人曹曦与导演康宇琪合影


微观映像:参加提案会的时候,有没有观察到华语题材在国际市场上遇到的一些阻碍?


曹曦关键还看题材,如果是一个纯华语题材,可能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话,会有关注度,但也不一定有太大收益。大部分还是“出口转内销”,能够出圈的还是少。在我看来,国内和国外的纪录片没有过多的区别,但是在提案过程中,评委和买家可能存在分歧。比如评审或者导师是一个创作者的身份,更多从创作层面和深度去思考,但从买家来说,更多愿意看到商业化的潜力,比如某个地区他们对应受众更喜欢看到什么。


《呼吸之间》剧照


微观映像:推荐几部你觉得在海外市场比较成功的华语故事?


曹曦最近有注意到一批北美的中青年导演,吴浩和王男栿是比较坚持做华语题材,然后反响也不错的。现在国内纪录片的行业生态还是慢慢的发展中,国内有一些独立导演不能靠纪录片养活自己,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海外的纪录行业更完善,纪录片项目靠政府和各种基金,资金上回收的压力会小很多,特别是欧洲纪录片。


曹曦 提案过程中


微观映像:听说这次《呼吸之间》希望追求比较工业化和标准化的制作流程?


曹曦我之前是做剧情片的,之前也和康导聊过,我们做这个片子也是一个尝试,追求制作上更商业化的效果,让观众有更好的观影体验。很多国内导演,当然也有成本和预算的原因,自己拍摄,忽略了很多效果,可能只有一个机头麦,最后影片质感不是太好。


我在这一次的影片操作上希望把控质感和标准化流程,包括前期拍摄和后期调色、配乐、声音设计等,所以前期后期我们都需要一个很好的制作团队。最近有很多这样操作的纪录片项目,比如《棒!少年》。

《棒!少年》剧照


纪录片制作不是一个单兵作战的环节,而是经过权衡,和有专业技能的前辈或团队一起走,在质量上严格把关。毕竟国外纪录片进院线也是一个比较常常见的事情了,国内纪录片进院线还是比较少的片子,但是近几年逐渐开始有这个趋势。我相信,未来国内的纪录片的行业生态会越来越好。(转自 微观映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