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5年7月11日,郑和奉明成祖朱棣命,率200多艘海船出使西洋首航,揭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
2005年4月25日,中国政府决定将每年的7月11日确立为“中国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在中国的实施日期。今天,各地相关部门与船舶都会举办多种纪念庆祝活动。其中,一个不过百人的船员群体,虽在历次纪念活动难有提及,但她们在新的航海时代慨然前行的短暂传奇,却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航路上闪烁着稀有斑斓,这就是鲜为人知的“中国第一代远洋女船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适任证书考试评估的发证规则》划分,航区分为无限航区、近洋航区、沿海航区、近岸航区并有具体界定。其中可在“海上仼何通行水域”航行的船舶的船员,才称为远洋船员。
20世纪50年代初,印度尼西亚政府试图推行经济民族化政策。11月18日,苏加诺签署发布了第十号总统令,成为打开印尼全国性排华洪闸的标志。
1959年12月9日,外交部长陈毅写信给印尼外交部长苏班德里约,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全面解决华侨问题的三点建议,其中第三条要点为:对在印尼流离失所或不愿继续留居的华侨,中国政府将接运回国。为此,周恩来总理于1960年1月批准从接侨经费拨出1130万港元(合约70万英镑)购买接侨客船专款。远洋局遵奉上级有关指示,给合营的捷克海运公司中方人员下达了买船任务。经比较,选定英国皇家邮轮公司有653个客位的退役客轮“玛丽安娜”,以26万英镑购进并改名“斯拉贝”挂捷克旗。
1960年7月,广州办事处受命组织接船班子从北京飞往布加勒斯特,再转往康期坦察港接船。与此同时,办事处从广东纺织厂选拔调入了潘彩娇等6名女工,组织培训拟作为接侨客船的首批女船员。8月斯拉贝轮抵达广州后,转往香港修船,1960年12月15日更名为光华轮。
1961年4月28日,光华轮驶离黄埔港往印尼接侨,开始新中国的第一个远洋航程。此时,原来的纺织女工潘彩娇、胡淑贤、何丽珍、谢凤欢、何少英、关燕霞6人已在船上任职服务员;从省广播电台调入的梁婉琼主责广播及相关工作;加上从广东省人民医院临时借调的2名女医护共9人,开始了国际海员的生涯。这9人当之无愧于“中国第一代远洋女船员”的称誉。
1976年6月上旬,远洋局根据交通部叶飞部长指示,召开了有关部门、公司领导参加的远洋轮配备女船员座谈会。会后,两个分公司就女船员选拔、试点船确定及人员配罝等筹备工作逐项展开。
广州分公司从自愿应聘女船员的64人中选拔了焦湘兰等11人,加上广州海运局调入的王亚夫共12人。1976年7月26日,她们在黄埔港登上辽阳轮,在参与船舶航修与完成装货任务后,于9月16日驶离黄埔港开往西欧四国,历时95天返抵黄埔港。
上海分公司从119名报名女职工中选拔了5人,从上海海运局等单位调入孔庆芬等6人共11人。8月31日,她们在上海登上风涛轮,在装载棉花叶粉等杂货共4450吨后,于9月21日开始执行自上海驶往日本横滨的第8航次任务。
两公司共批准的23名女船员完成了试点船工作后,按远洋货轮的要求正常调配执行各航次任务。1977年夏秋间,集美航校刚毕业的4名女生入职辽阳轮,使这批女船员人数达27名。1980年3月,风涛轮全体女船员奉命正式离船。1981年前后,辽阳轮女船员陆续奉调离船。辽阳轮、风涛轮共有女船员27名,她们是真正的“中国第一代远洋货轮女船员”。
辽阳轮女船员在布鲁塞尔西欧九国八角办公楼前合影留念
1973年,中远从马其他买下1962年4月下水的昂塞维尓号游轮,改名为明华轮,交广州分公司经营中坦航线。为适应国际旅游船需要,广州远洋从辖属单位陆续选调女职工,分批派往明华轮任服务员。1980年8月,杨俊华、张穗莎等6人,自黄埔港乘坐公司阳泉轮抵达香港转登明华轮履职。继后王海英、朱松玮等新晋女船员和原耀华轮田玲等人陆续调入。加之北京旅游学校3名毕业实业生,明华轮全盛时在船女船员超30人,她们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艘国际游轮女船员”。
1983年6月,明华轮租期结束,所有女船员各自返回原岗位或调整续业。8月14日,明华轮结束最后一个航次的营运,驶往深圳蛇囗,后以邓小平亲笔题名的“海上世界”声名鹊起,并以世人瞩目的华丽转身成为中国第一座海上旅游中心。
广州远洋的另一艘客轮耀华轮,于1967年在法国圣纳扎尔出厂。购入后至70年代初,主要承担中国援外工程人员运输工作。1979年8月,陈瑞芬等4人被批准为耀华轮女船员,于12月正式上船,成为耀华轮第一批女船员。随后,彭丽群等新招女船员陆续上船履职,全盛时耀华轮女船员亦超30人。1985年8月租船任务结束至9月上旬,王亚珍等十多人为耀华轮最后一批离船女船员。因耀华轮拟由香港某公司接手租营,10月上旬,赖海燕、姜燕芬等人又重上该轮,参与该轮劳务派来的新服务员培训工作,约时两周后离船。至此,“中国第一代远洋女船员”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中国第一代远洋女船员”起源于广州远洋光华轮,经由辽阳、风涛两货轮,明华、耀华两客轮,五艘船舶三批人,共约有女船员近百人。她们前后跨约25年时光,每人在船职任履历普遍为30-55个月。她们以历史的短暂性与稀缺性,在中国的妇女创业史与海运发展史彰显出独有意义与形象篇章。
远洋航运是充满艰险挑战而令人敬佩的特殊行业,女性上远洋船舶工作,除了是一种象征与探索意义外,更具有生理与心理突破的深刻内涵。
是的,她们是“海的女儿”,任风吹雨打的无情过早地赋于容颜沧桑,但为了中国远洋海运事业的发展,沐雨栉风地奉献青春而终生不悔。这个中国稀有的职业群体应予敬重扬名!她们如大海般激情的闯荡年华与浪漫故事,很值得挖掘整理,妙笔细描地再现其芳华海韵。如今,随着社会经济和航海技术的发展,船员的体力要求较往变得不那么严苛了,女性上远洋船舶工作的通道似乎又进行着开放的尝试。
2005年秋,上海海事大学航海技术专业毕业的上海姑娘施正萍,经过层层筛选被广州远洋签约,成为富源山轮的实习女驾驶。如她一样怀揣着“远洋海员梦”的她们能在大海能驰骋多久多远,历史将会给予明晰的回答。
籍此“中国航海日”到来之际,让我们向中国第一代的远洋船员致予崇高的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