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平时我们去住五星级酒店,住一晚动辄一两千,贵么?平时去外面吃一顿饭,好一点的人均现在没有200下不来(不算酒水),四五个人就是八百一千的,贵么? 先看两个例子: 1, 王健林17年把77个五星级酒店打包卖给富力地产,总价199亿元。每个五星级酒店=199/77=2.6亿元。 2, 金茂酒店(06139.HK)被管理层溢价30%私有化。
一、王健林的五星级酒店,每个才卖2.6亿元。高耸入云的五星级酒店+奢华的装修。你说一个五星级酒店造价多少?五六个亿?拿不下来吧(还有地价呢)。为何5折不到甩卖?王健林资金周转链要断裂所以甩卖? 好吧,那再来看看金茂酒店。 二,金茂酒店被管理层溢价30%私有化。金茂地产今年股价跌的最惨。很可能这个私有化是最主要的原因(不过,我一直认为股价涨涨跌跌这玩意没法证伪,所以我也不能肯定是不是这个原因。你要是一口咬定金茂股价持续下跌丝毫跟这个无关,我也没法反驳你)。 但是,我的下面这个观点是正确的:金茂管理层这帮蠢驴,绝不应该溢价私有化金茂酒店(01639HK),而应该把酒店溢价打包卖给更蠢驴的富力地产李思廉。
先来看看金茂酒店的基本面。 (大湿,等等,不是讨论五星级酒店住一宿花费一两千贵不贵的问题么?) 金茂旗下八个大名鼎鼎的最高端的豪酒店,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顶级豪了吧。具体看下表格(截屏自公司2019年报)。 八个豪酒店,2019年客房收入11个亿,餐饮收入大约6个亿,11+6=17个亿。但最后下来,几乎一分钱没赚(公司大约赚了2个亿。因为它还有7个亿的租金收入,比如上海金茂物业出租)。要不是公司依靠国营背景,资金成本才3个点,那很可能还要亏钱。 幸幸苦苦经营一年,投入上百亿,赚个存款利息的钱。 金茂酒店这个不是个案,而是典型——基本上酒店的roe就是1-2%之间,基本都赚不到钱。
问题来了, 既然开酒店大家都赚不到合理的回报,为何酒店不提价,比如提价30%呢? 这个问题,股神巴菲特以前说过:卖麦片的燕麦片的,ROE个个都30%多,但造汽车的,各个在价格上拼的你死我活,都赚不到钱,我也不知道为何这样,我更不知道为何还有资本继续往里面冲(大意)。 酒店业的商业模式,跟汽车制造业一样,是非常垃圾的。 现在你说王健林把77个五星级酒店,五折不到打包199亿元卖给富力地产,你说谁赚了谁亏了?还认为王健林是甩卖么?就那个价格买去,富力地产每年还要亏钱(连融资成本都覆盖不了)。 现在你知道了金毛酒店从上市日开始,就一直跌跌跌了吧。 酒店业无法赚到钱,一定是定价偏低,而不是偏高!酒店应该大家一起提价30%起码。 但现实中,这个行业,就是做不到,为何呢?连股神都不知道,我更不知道。
我们喝的白酒,定价严重偏高,高的离谱(所以白酒业公司个个都赚死了);而五星级酒店定价严重偏低,所以各个幸苦经营一年,弄不好还要亏钱。 但是, 白酒公司就能做到定价很高,依然不愁卖;而酒店,要是偏离市场价提价30%试试看,立马倒闭。
股神巴菲特以前说过:卖麦片的,ROE个个都30%多,但造汽车的,各个价格上拼的你死我活,都赚不到钱,我也不知道为何这样,我更不知道为何还有资本继续往里面冲(大意)。 股神他老人家,讲的是商业模式好和坏 听了大湿的一番议论后,下次花一两千去住五星级酒店,你心里会舒坦很多了么? 你现在看出来了?本文其实随便聊聊行业的商业模式。 按照经济学理论,哪既然大家都赚不到合理的回报,那应该有资本退出,直到酒店业的资本回报率达到市场平均水平时,市场出清! 但现实中,这个现象一直没有发生。不但没有发生,相反,还不断地有新的资本进入(金茂酒店私有化就是新的资本进入)。 你现在开始思考你学过的经济学理论,是一坨屎了吧?没错,很多经济学理论就是一坨屎。
股神那个年代,很多行业历史都不长,很难知道它的商业模式是好还是坏。谁又能知道汽车行业的商业模式是如此差劲,谁又能想到航空业商业模式这么差劲呢(股神最早也完全看错了航空运输业,但最后却幸运地赚了一笔大钱)。 现在有了这么长的历史了,很多行业,因为有了多年的ROE的数据,商业模式是好是坏,不少能做一个准确的判断了。 最后,抛出一个有趣的知识点: 酒店业商业模式很垃圾,但酒店管理业却恰好相反。比如万豪酒店管理公司,希尔顿酒店管理,它们的商业模式又非常的好。奇怪不?为何呢? (注,今天突然想起,何不在每一篇文章后面,附上一本我读过的那些经典的投资书籍呢?于是,,,但是发现只有当当的链接,没有京东的。奇怪。那就先来一个好物分享:日本虎牌的烧水壶,只有0.8升。烧水速度极快,没有平时那种烧水呼呼呼的声音+很安全,很适合用于书房泡茶或泡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