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从0到100, 需要多少个林奕含和希尔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11 15: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纪录片推荐: This is Paris 


       林奕含(1991-2017),台湾女作家,著有半自传体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关于这本书,我一两年前写过一篇收其启发的推文,详细可以看此:《罗生门的后庭院》


       我自认为是《房》的半个专家,因为这本书我读了大概十遍,也看遍了林奕含所有的采访。写这篇文章前,我不想再提她,不想再消费她的伤痛。但看Paris Hilton纪录片时,我无法把“林奕含”或“房思琪”这两个名字从我脑海中剥离。


      Paris Hilton (1981生人), 帕利斯·希尔顿(以下为Paris),希尔顿酒店集团的千金大小姐,被奉为是社交媒体最早的舆论影响者。



       卡戴珊在她身边当年也只能当一个配角。这部纪录片也采访了卡戴珊,在介绍的标题中写的是“Paris的前助手”。    



       外人看来,Paris拥有了所有女孩梦想的一切:美丽的容貌,完美的身材,数不尽的钱财。她的娃娃音就像一个被宠坏的小女孩,从未受过社会的磨难,甚至从未进入过社会。似乎她一直住在一个粉红色的糖果壳城堡里,又像一个被梦吹起的彩虹泡泡。


       因为不太关心舆论八卦,我从前没有了解过Paris,看这部纪录片也才第一次知道她曾有性录影带丑闻事件,曾被历届男友施以暴力,曾被公众辱骂被家人拒绝。她住得公主城堡不过是一层糖衣炮弹,轻轻一戳就碎得稀烂,而她往后的余生就建造在支离破碎的过往身上。



       由于不满父母的严苛管教,Paris十五六岁时格外叛逆,而这样孩童幼稚的叛逆使她在十七岁时被父母送往一处管教所(Provo Canyon School),在那里她收到了精神,身体的双向虐待和控制。管教所好似一个疯人院,给十几岁的孩子喂精神控制类的药物。禁闭和虐待也是家常便饭。



     经历过这样黑暗的噩梦,Paris离开Provo Canyon School回到纽约后开始疯狂的补偿机制(coping mechanism),开始变成那个媒体眼中恃宠而骄,奢靡浪费,完全不懂生活疾苦,有着嗲里嗲气娃娃音的富家千金小姐。她开始频繁出入夜店,在夜晚放浪形骸,酒精和一时的热闹似乎成为了她唯一获取认可和欢呼的地方。



       也因为长达一年的持续身体和精神的虐待,任何伤痛对于Paris来说都变得普通。她可以原谅第一任男友胁迫她拍摄性录影带,可以原谅被家暴,可以原谅媒体对她的狂追不舍。


“我想把那段记忆从大脑中Block了…你的大脑也许会忘记,但你的身体会永远记得这样的痛苦。”


       看到她讲这句话时我几乎要哭出声来。我也在自己写的小说中说过几乎一摸一样的话:

“     ...对于阿萱来说,身上的伤痕会随时间褪去,但记忆不会。即使记忆也忘记了,身体还记得那刻骨铭心的疼痛。从此那深入骨髓的疼痛和羞耻像指纹般化为她的一部分。从前的她将永久驻足在【XXX】(注1),如一个十四岁少女礼貌的微笑般,干净,白洁,嘴角有一丝的无辜和疑问:虽然我不知道你的意图是什么,但我相信你和我一样是善良的,所以我对你报以礼貌的微笑。


       那种微笑就像天花一样,发一次傻,经历过一次欺骗就不会再有了。”


       十二岁至十四岁青春期的我也曾叛逆,不是像Paris那样向外的叛逆,而是思想上的叛逆。在外人看来,我一直是那个成绩名列前茅的乖乖女,会读书会说话会写宋词甚至还会写十四行诗。也是在过早的年龄读了不应当读的书,我渴望走出去,渴望去走进社会,渴望热烈的生活。可是那时的我根本不懂什么是“社会”,什么又是“生活”。


        这个社会对“伤痛”闭口不谈。我们需要的是正能量的文字,需要鼓舞我们继续每天朝九晚五工作学习的文字,在这样城市快速旋转发展的社会中,没有一辆巴士会为一个受伤故作坚强的小女孩停下。    


     所以她一直在原地驻足。所以林奕含、Paris、许许多多他们/她们一直原地驻足。




    很多人说要用批判性的眼光看Paris的经历和这部纪录片。但我愿意相信她,因为她所描述的一切都太真实了。自从她被迫驻足的那一刻起到现在的20多年中,她每一天几乎都噩梦缠身。365天一模一样的梦魇。有种西西弗斯的意象。



       我高二那一年是噩梦最严重的时候。因为晚上不敢睡觉,我经常在白天灌咖啡,夜里读书读到两三点,直到读不下去了把头埋在枕头里尖叫,大哭,又怕别人听到。


        哪怕一个人。一个人来告诉我,我没有做错,都好。


        很多人会觉得,如果过去的事情让你感到痛苦,你为什么不能忘掉

       很多人会觉得,如果你经历过你所说的一切,你为什么没有抑郁呢?


        你为什么还能化妆?还能出去玩?还能像个正常人一般社交?为什么你总是那个受伤害的人?难道不应该找找你自己的问题吗?为什么你一定要让过去左右你的一切?为什么你不能就放过彼此?有那么多喜欢你,对你好的人,为什么你不能往前看?


“你们看见玫瑰,就说美丽。看见蛇,就说恶心。你们不知道,这个世界,玫瑰和蛇本是亲密的朋友,到了夜晚,它们互相转化,蛇面颊鲜红,玫瑰鳞片闪闪。”


--三岛由纪夫《萨德侯爵夫人》



       我们需要多少个受害者,多少个林奕含,多少个Paris,  多少次伤痛性的曝光和争吵,多少舆论哗然,来让所有社会人抛下印刻在身上的成见,来从0%开始了解侵犯,了解谁是施暴者谁是受害者,了解谁应当被问问题,谁应当被理解。从0到100,我们需要做什么?


      也许这不是一场“我们”对立“大众”,或“受害者”对立“旁观者”的角逐。


      需要多少证据来向你证明,不是他/她们的错?


你所看到的光鲜亮丽不过是冰山一角


        看完Paris的纪录片,我承认她让我重新回忆起了一些我不愿意面对的过往。但是没关系。我觉得但从纪录片的设计和视觉呈现来看,这是一部制作良好,有小部分脚本设计,精心准备的纪录片。


       就题材而言,我觉得我们的社会需要一些这样的声音。就像《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即使你不能够理解,也请你尊重;即使你不能够尊重,也请你不要去评价。


       我觉得没有一个人能够有权利去衡量另一个人对“痛苦”和“侵犯”的定义。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去向受害者提问那些你认为理所应当的问题。




      写在最后:关注我公众号的一部分人是认识我的朋友和亲人。以下:那么…我现在挺好的!大步向前走!“没有对生活的绝望,就没有对生活的爱”;“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嘛~(注2) 我早就不太care人设什么的了,每一天活得真不真实也只有自己知道 :)) 我也会继续善良的对待我在乎的人~


写完推文随便穿着我爹的外套拍的…

三年来第一次有人后台留言想看小编的照片!激动!如果你看到这篇,谢谢你留言夸我的文字温柔! 希望我本人不要吓到你~


        然后这依旧是个关于文学、电影、小说,留学生活记录的公众号。我在美国西北大学读大二比较文学和电影传媒, 喜欢我们大学的也可以关注我(蹭热度)。

       偶尔不风花雪月的聊聊这些内容,因为我这次真挺感触的,内容很真实,很能引起共鸣。所以在期中考期间还抽出时间写这篇文章。欢迎关注我,欢迎后台给我留言!我之后真的想好好做公众号了,更新会勤快的。


       我个人还是很推荐大家去看看这个纪录片的,至少拍的很有诚意,还能学英语~


       下一期可能聊聊适合秋天看的电影?上海的秋天真好看,珍惜今年在国内的机会想多出去逛逛。我觉得秋天是一个故事交汇的季节,因为有丰收,不会因为叶子落了而患得患失。



注1:  不太想分享但又觉得删掉太不连贯的内容(手动打码)

注2: 两句话都引自阿尔贝·加缪 (《反与正》《西西弗斯神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