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摩尔斯
1832年10月初,一条名为“萨利号”的邮轮在勒阿弗尔市的诺曼底港避风,时年41岁的塞缪尔·摩尔斯,乘坐此邮轮打算回纽约的家。摩尔斯站在“萨利号”的甲板上,望着诺曼底海岸渐渐陷入深秋的暮色中,感慨年华易逝。
这是摩尔斯第二次来欧洲,他用三年时间游历了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在法国的卢浮宫博物馆,他对展馆画廊的内部图景进行了描绘,画中有对达·芬奇,凡·戴克和普桑等绘画大师的41幅经典作品的临摹,名为《卢浮宫画廊》。
20年前摩尔斯第一次到欧洲是为了看画展,写生,感受古老的欧洲文化。那时候从欧洲回去,摩尔斯的艺术品大有长进,他的理想本是有朝一日能够进入英国的天才人物行列,和拉斐,米开朗基罗或提香等大师齐名。
一晃20年过去了,摩尔斯的少年壮志黯然失色,人已进中年,他成了一名画家,不怎么出名的画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人生中最好的时光与他渐行渐远。
此时的摩尔斯还未预料到他的希望之作《卢浮宫画廊》都不足以支付展出的费用。他的第二次欧洲行,重燃起他的艺术激情,在英吉利海峡狭窄的水道上飘然远去。同在这条水道上,里德曾乘船前往巴巴多斯,菲茨罗伊和达尔文也从这条水道上开启他们前往南美洲的远洋航行,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像摩尔斯一样愁畅过。
百度地图英吉利海峡
在摩尔斯乘坐的“萨利号”上,同行的还有一些其它的有识之士:里夫斯,弗吉尼亚州的参议员,未来的美国驻法大使;来自波士顿的查尔斯·杰克逊医生,他是一位年仅26岁的哈佛大学毕业生,在医学研究上已经取得一些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成果;此外还有大概25位人士,包括商人,学者,政治家,都在从旧世界回到新世界的道路上。
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因“萨利号”而聚到一起,每天晚上都在一起吃晚餐。船上独特闭塞造就了船上社交活动十分活跃,理想的各种故事的分享场所。其中最健谈的当属杰克逊医生了,他晚饭过后讲起了电流的神奇特性,当时的摩尔斯正坐在杰克逊医生的对面,听着他讲在大讲堂上空看到一束电火花,在短短一睡瞬间闪烁了400多次。有乘客问他,如果一条很长的电线是否会阻碍电流的通过。杰克逊回答,不会,本杰明·富兰克林很早之前就在伦敦证实,不论电线有多长,电流都是瞬间通过的。
也就是这句话,摩尔斯的头脑里就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一个画家独有的天马行空的想法:如果电流能在任意的位置瞬间传输,那利用电流实现信息的瞬时传输就是可能了。不管是因为饱受长距离沟通不便之苦还是瞬间的突发奇想,杰克逊的话无疑将摩尔斯的这个想法彻底释放了出来,就在萨利号的甲板上,摩尔斯拿着他的写生薄开始构想通过电流的联通和切断来产生信号。
11月15日,“萨利号”邮轮靠岸,摩尔斯与船长道别时说:佩尔船长,过几天如果您听说了关于电报的世界奇闻时,记得这一奇迹是萨利号这艘邮轮上诞生的。
回到纽约的摩尔斯,经历了差不多三年捉襟见肘的生活,还涉足了政治,在画展和竟选失败后进入纽约市立大学做了艺术和设计文学教授后,生活才开始安定下来。而摩尔斯密码就像一个难产的孩子,经历着各种峰回路转,直到1837年9月才开始问世,中间经历了各种问题,真正的开始工程上的建设是在1844年5月,电报工程的联络线才公开铺设进行实验。
摩尔斯早斯发往华盛顿的电报
世界从此变小,信息开始以闪电的速度传播。当风暴沿在墨西哥湾或美国南部时,就可以通过电报机把相关的消息传递到美国大西洋沿岸的各个港口,摩尔斯的电报密码成了科学的承载物,将整个世界以超呼想象的方式编织在一起。
看来没事在船上多感慨一下,还是有好处的。
相关文章:《悄悄在消失的摩尔斯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