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离岛免税年终盛典启动,吸引大批消费者前往抢购,全场爆满排起长龙。
自7月1日至今,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已升级百天。不出所料,国庆期间,海南收获了意料之中的火爆消费景象。
据海关总署统计,海南免税购物新政落地后,海口海关共监管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10.4亿元、旅客14.68万人次、件数99.89万件。
在离岛免税新政中,最能促进免税购物的具体细则包括每年每人免税购物额度从3万元提升至10万元,免税商品从38种增加到45种,以及单件商品8000元的免税限额规定被取消。
对于海南而言,离岛免税是建设自贸港的一部分,“头炮”打响之后,紧接着是招商引资及配套升级的一系列政策布局:“门槛不是降低而是取消”,让海南对标迪拜、香港,让外来企业对海南越来越感兴趣。
在距离海口约254公里外的三亚海棠区,有着海南岛最有名的免税店——三亚国际免税城。
走进这里,即可见Gucci、Cartier等品牌店外排着长队,La Mer、La Prairie、Lancome等专柜人头攒动……场面之火爆,让人一度产生了逛“菜市场”的错觉。
有人疑惑,“怎么都跟不要钱似的”。一位当地人开玩笑说,每个人头上仿佛都顶了10万元的钱包,恨不得“被掏空”。
截至目前,海南自贸港共设有4个离岛免税购物场所,分别是位于海口的日月广场免税店、机场免税店,位于琼海的博鳌免税店和三亚的国际免税城。
不同于位于海南省政府对面、散落于建筑之中的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三亚国际免税城是名副其实的“城”——免税品是城内绝对的主角,建筑面积大约相当于19个标准足球场,是全球最大的单体免税店。
免税城内也是冷热不均,消费者似乎很好地掌握了购物的尺度:越是知名度高的免税商品越有人气,店员常被几个顾客包围,不断回应着关于折扣力度等询问。Gucci等奢侈品店早已摆好了排队引导线,队伍连续数小时长度几乎恒定,而部分优惠力度小的有税品牌店则十分冷清。
根据今年6月颁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额度提高到10万元,相当于20次去香港购物的免税额度。新政实施后,海南省首次将酒类、手机、穿戴设备等电子消费产品、天然蜂蜜、茶及茶制品等品类纳入免税商品的范围。
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门口,顾客排队进入商场。
为了延续线下的火爆,海南还推出离岛补购政策,旅客在离岛180天内可在补购线上平台继续购物,商品涵盖护肤、彩妆香氛、腕表等,全场包邮。据中免集团位于海南综合保税区的仓库相关负责人介绍,离岛补购平台上线5个月销售额达25亿元,未来仓库还将扩大规模,发展成为物流中转站。
综合上述这些因素,过去几个月里,海南的离岛免税品销售额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海南省副省长沈丹阳介绍称,海南离岛免税“平均每天卖1个亿左右”,今年海南岛的目标是300亿元。“现在离岛免税要卖300亿……很快离岛免税可能做到1000亿,接下来还会有本岛免税、消费类商品免税业务。”沈丹阳介绍道。
夜晚,路灯透过道路两旁的椰子树,留下一地婆娑。市民趿拉着鞋子,骑在电动摩托车上。绿灯亮起,电动摩托车排山倒海地汹涌而去。
在这个极富东南亚旅游特色的海岛,离岛免税对游客的吸引力显而易见。但事实上,在三亚国际免税城,购物体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尽管免税城常常有各种打折活动,但要想获得更低廉的价格,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
首先,许多热门口红色号和美妆产品都卖断了货,苹果手机更是如此。尽管新政之后,每人可以购买4台苹果手机,但因为缺货,真正能买到手的数量不多。“我都很难凑够5件8折优惠,太多东西售罄了。”今年国庆期间,一位准备通过自助购下单的客人抱怨缺货严重。
据央视新闻报道,节前10吨免税品就早已运抵海南。但显然,消费者的购物热情很快将一些商品一扫而空,尤其线上下单时,补货不及时,消费者就时常遭遇“售罄”,这无疑会影响购物体验。
其次,就算不缺货,也有可能因为某款商品太过热门而无法参与打折,比如某个品牌的两种粉底液价格接近,但现场工作人员表示,带有蓝标的打折,红标的不参与打折,“因为红标卖得好”。
售后服务也是一个问题。因为税后的价格优势,这里的苹果手机柜台被人们称为“线下拼多多”,但实际上,依附于数码店的这家苹果柜台,只有一张小小的桌子。更重要的是,按照苹果的售后规则,在这里的免税店购买一台苹果手机,退换货时必须得回到免税店里协商售后。
不像在北京T3日上或者在香港、日本的免税店,游客购物后可以直接提走商品,海南的四家免税店,结完账之后所有商品会统一送到各个离境口岸,在离开海南时才能领取。这也意味着,离境时游客得提早到达口岸,排队取货。
但在机场的提货点,工作人员还是用着最原始的取货方法——拿到订单后再一个个从货架上找货。由于提货点需要人工翻找已打包好的对应商品,消费者等候时间加长,体验感并不是很良好。
“三亚、海口今年确实比以往火爆很多,一个是政策利好——自贸港的建设,另外主要是受国外疫情的影响,出不了国,来这里的游客体量比较大。”离岛免税政策升级带来的客流刺激了海南旅游收入的增长。
9月29日,海南省商务厅副厅长荣延松表示,海南计划今年将在三亚再新开3家免税店,并从省外具有免税品经营资质的企业中择优选定一家企业作为离岛免税的经营店经营主体。结合“十四五”规划,海南正谋划在海口、三亚、儋州、万宁、陵水等市县规划建设高端免税项目。
回顾过去,海南收到了多份“政策大礼包”,其中不少都是围绕“旅游”“消费”展开。在海南自贸港的蓝图《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的数十条方案里,“旅游”被提及19次之多,“消费”也有10次。
9月,由香港航空执飞的航班满载免税商品顺利抵达三亚凤凰国际机场,这是三亚机场首次保障的地区航线客改货包机。
除了离岛免税购物新增的政策外,还有许多关于关税、封关的政策。我们从中可以想象到未来海南可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比如,2025年前,适时启动海南全岛封关运作,建设海关监管特殊区域。所谓“全岛封关”,意味着海南会像香港一样实行全岛免税模式。也有分析人士预测,届时从其他省市进入海南,可能需要办理手续。
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副教授麦磊明则从市场竞争的角度,对比过海南与香港的免税市场。“香港零售业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市场竞争。游客可以去品牌店购买,可以去免税城购买,可以在机场买,选项多了,在价格、品牌方面都有得比较,店铺、商场就愿意让利给消费者。”
而目前海南免税的“三城四店”完全为中免一家所有。当然,现在只是海南新政实行的第二个月,一切等待着完善升级。不过,“贸易产生增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贸易转移,从某地转移到另一地;另一种是贸易创造,即‘无中生有’,未来海南旅游业的发展要更强调贸易创造因素。”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海南发展贸易创造因素是有条件的,中国人口众多,海南是当前内地唯一的自贸港,海南自身的椰风海韵风光又是难以复制的,如果海南用好了上述资源,发展便是可持续的,关键是能不能达到对标国际城市的发展水平。
免税是旅游零售产业链的一环,与旅游业紧密相连。离岛免税的火爆,必然带动海南旅游业的发展。但需要指出的是,红利之下,海南虽然迎来了数据上的大幅上涨,但客观来讲,从服务体验、消费业态、城市建设等多个方面仍有不小改进空间。
(本文根据公开资料整理)